首页 生活常识

古巴属于哪个国家 ,走进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带你看看真实的“古巴”现状

私塾师兄

古巴,这个位于美洲的国家,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存在。有的人对它情有独钟,有的人则是百般挑剔,甚至厌恶到有上百种理由!在我没去古巴之前,我的脑海中只有两个简单的标签: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与朝鲜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当我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发现与远比我预想中不同。 下面说说我对古巴的感受,以及一些所见所闻。

1、城市风貌。古巴的时钟似乎在1959年后就停止了转动。由于当时限制了私人住宅的建设,虽然保守,却意外地保护了古巴的建筑风貌。半个世纪的封闭,让民族传统与异国情调在这里交织融合,形成了一种穿越时空的建筑风格。

哈瓦那,嗯,古巴的首都,更是西班牙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混合体,城市中的建筑承受着加勒比海的潮湿海风侵袭,石头和木板门上的黑迹,这份不修饰的古朴,让哈瓦那成为了 “被时光遗忘的城市” !

2、走在古巴的街头,目之所及的风景与咱们亚洲截然不同。蓝天白云下,椰子树随风轻轻摇曳,70年代的老爷车和大卡车在街头穿梭,它们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真实的交通工具,也是确确实实融入古巴人的生活里。

3、由于美国自1961年起对古巴实施的经贸封锁,古巴的车辆便失去了更新换代的机会。那个年代的老爷车,在古巴人自力更生下得以延续生命:现在古巴街头的老爷车,多数产自上世纪50年代,可能有的人有疑问,这车还能开吗?实际上车的内部早已经过无数次更换,如今这些老爷车的外表被粉刷得鲜亮,车身也被擦得发亮。这些车不仅是古巴的风景,更是古巴人的财富,后面再具体说说。

4、在古巴,有一种“奇葩”或者说是特殊的职业吧!那就是“介绍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是为司机找乘客,为乘客找司机,有点绕口哈,反正就是“拉客”的意思。毕竟古巴没有网上平台可以提前预订,所以在古巴拼车不是随意的事,需要协调所有人的时间,最终达成一致才能出发。


5、古巴的椰子壳出租车,虽然外形有点像印度的突突车,但在地位和配置上却要高出许多,开椰子壳的司机都是正规的出租车司机,其速度性能和内部座椅的设计,都远超突突车。 另外,椰子壳出租车给我的感觉蛮可爱又有趣。

6、在古巴,当司机礼让行人时,行人会迅速通过马路,并对司机报以微笑和竖起的大拇指,路人并不会觉得理所当然,而慢吞吞的过来,这一点确实挺好的!


7、牛的特殊地位。在古巴,牛可不仅仅是牲畜,还拥有一种特殊的地位,每头牛都有登记在册,即使死亡也不能随意处理,必须按照规定报备。

8、货币的双重面貌。在古巴,货币的分为两种:红比索和土比索。红比索,或称可兑换比索,是游客可使用的,而土比索,才是融入古巴人日常生活的真正货币。

用土比索消费,你会发现物价低得惊人。但对游客来说,土比索的使用范围相当有限。在这里给想去古巴旅游的人一句建议:哪怕你是好奇心也不要多换。

面向外国人的消费场所,如高档餐厅、出租车、住宿、纪念品商店等等,基本上只接受红比索。对于长着“游客脸”的我们,商家开口要价的往往是红比索,这对他们来说更加划算,毕竟一个红比索能兑换25个土比索。

9、工资的差异。当地普通就业者的工资非常有限,普通员工的月收入折合人民币可能只有100元,医生和警察算高收入也仅400块钱左右。但古巴医生在海外工作,每月有250至375美元,也就不奇怪了古巴医生在发达国家中极具吸引力。


在古巴,餐厅的服务员收入远远高于普通职工。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服务员,这个职位是有门槛的,得会两门语言交流。

而旅游业的从业者却是另一番景象,一个月甚至能赚到上万多人民币。要知道旅游业是古巴经济重要支柱,所以旅游业的民宿店主、出租车司机、餐厅老板们的 生活方式,甚至可以与游客相媲美。



10、在这里,超市和网购是奢谈,日常所需的食物,都在街边的小店和摊贩处解决。而其他日用品,则需要在国营商店排队购买。古巴的物资虽不丰富,但并不意味着饥饿。每人每天能分到的半斤大米,一周一次的肉和水果,半个月一次的咸菜,以及每月一包洗衣粉,保证了基本生活的需求。

11、物价水平方面,咖啡豆和雪茄是古巴的特产,咖啡店一包10红索比,雪茄价格从5红比索到20红比索不等。

市面上的蔬菜种类并不多,绝大多数菜摊只出售两三种蔬菜,不过无农药无化肥倒是真的,例如面包中嚼到麦梗,各种奇奇怪怪形状又不好看的西红柿,豆芽细小如同家中自制,卷心菜也常常因虫蚀而损失一半。


12、古巴的饮食习惯与其经济形势紧密相连。使得古巴人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挥无限的创意。在这里,你很难找到所谓的“零食”,古巴人的饮食,更多地是围绕着正餐展开。

海鲜,在这个被海洋环绕的国家,自然是餐桌上的常客。龙虾是古巴人喜爱的海鲜之一,常见的是烤龙虾,一顿烤龙虾大餐大概15-20红比索。


13、谈到古巴的主食,不得不提的就是黑豆米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黑豆和米饭一起蒸出来吃,另一种则黑豆浓汤,拌着米饭吃。此外,香蕉在古巴人眼里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主食,古巴人喜欢将香蕉切片炸成脆片,作为饭后的小食,而且还是咸口的。


14、面包,也是古巴人的喜爱,不过不同于西方国家对面包种类和烘焙技术的追求,古巴的面包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简单的饱腹食物。在路边摊经常看到“随身餐包”,有点类似于三明治,里面夹有火腿或烤肉、奶酪、蔬菜,大概10土比索,外国人买的话是1红比索。


15、古巴的冰激凌,以其传统工艺和丰富的口味,成为了古巴的一个标志。说实话,个人觉得味道口感都普通,只能算是网红冰淇淋吧!冰淇淋价格普遍是在1.5~3红比索。古巴的朗姆酒也是比较有名的,不仅是古巴人的骄傲,也得到了很多外人的喜爱,价钱一般在4-8红比索。

16、古巴实行的是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一切费用全免。学生们的课本、校服甚至餐食,无一不是古巴政府的负担。尽管古巴政府并不富裕,教育投入却从未打折,占到了GDP的6.3%左右。在这里,小学生身着红色制服,领巾的颜色随着年级的提升而变化;初中生则换成棕色,高中和预科生则是蓝色制服。

17、古巴人的平均寿命为78.3岁,从看病到拿药,再到住院和手术,所有服务一律免费,而且古巴拥有世界先进的医疗技术。


18、古巴家庭的通电率虽然很高,但这背后却隐藏着电力供应的不稳定性,断电是常有发生的现象。这并未阻碍古巴人对知识的渴望,电视教育台覆盖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点,而且所有电视台都没有广告。

19、街区和楼宇的停水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一天三次,有时两周一次,而且往往没有预警。古巴人对此已习以为常,但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稳定供水的人来说,这简直难以想象。公共厕所的缺乏,更是让人感到尴尬,在这里,你可能需要向餐馆借厕所,通常是需要付费的。最好是要自备手纸,用量因人而异,古巴的造纸工艺比较差。

20、古巴互联网在古巴的发展步伐比较慢,直到2018年,3G网络才覆盖这片土地,紧接着在2019年,4G网络开始试运行。尽管如此,流量的费用依旧昂贵,对于普通古巴人来说,这意味着可能需要用半个月的工资,才能支付一个月的流量费。


21、自1959年以来,古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公民有住所,这些住房虽然简朴,但是免费分配给居民的。在古巴,房屋买卖在古巴并不普遍,大多数古巴人住在分配的住房中,或者是继承自父母的家园。在这里,你不会看到露宿街头的人。

22、在古巴,工作也是分配的一部分。民众从学校毕业后,会被分配到各自的工作岗位,覆盖了从医疗、教育到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工资虽然不高,但保障基本生活,同时也减少了失业率。


23、在古巴,如果有人在街上用英语与你搭话,他们通常没有恶意,可能只是出于好奇或想拉生意。即便是那些想要拉生意的,一旦你礼貌拒绝,他们也不会纠缠。

24、有人说,古巴人对咱们不友好,当作摇钱树。这并不代表所有古巴人的态度,每个国家在对外开放的初期,在这个过程中,总会有少数人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利。尽管如此,我在古巴遇到的更多的是当地人友好。

说到最后

古巴的生活,就像它的货币一样,有着双重的面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