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古原文及翻译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750年前,元朝时期张养浩的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展现了当时社会情景,道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颠扑不破的真谛,这首散曲历史价值与艺术造诣都非常之高,故作以呈现,与君共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汇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赏析】
元朝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陕西大旱,因廉正耿直、直谏犯上而丢了“乌纱帽”的张养浩,终于应召离开隐居达八年之久的故乡济南,再次出仕了。他此次官任陕西行台中丞,身负赈济灾民的重任。《山坡羊·潼关怀古》便是他赴任途中登临潼关,怀古思今,写下的抒情杰作。
这首散曲起笔不凡,前三句着意绘景,从空间的广度用拟人的手法,横写潼关雄伟险峻的气势。作者登临潼关,远眺“峰峦如聚”,只见绵延起伏的群山峻岭正从四面八方向潼关奔聚而来,一个“聚”字用得非常巧妙,赋予静态的山峦以极强的活力;近观“波涛如怒”——黄河之水咆哮怒吼,滚滚东流,“怒”也把自然的黄河人格化,似乎人间种种不平的憾事惹烦了它;紧接“山河表里潼关路”,总括了潼关内据华山、外凭黄河,素为军事要地的险峻地势。这样句句写景,字字融情,如中国传统的泼墨大写意巨轴,为读者展示了潼关雄峻壮美的英姿,也隐示出作者登临潼关内心波涛起伏的情感,为下文叙史直抒胸臆造成一种雄浑阔大的气势。
“望西都”以下四句怀古,以长安为背景,跨越时代,用千年史实纵写历代王朝的兴衰,为后面警句出台做铺垫。西都长安曾是著名的帝都,秦、汉、唐出现过繁荣昌盛的景象。而从秦到两宋转瞬已过了一千多年,其间风云变幻,朝代更替,可哀那当初耗费大量人力财力修建的阿房宫、未央殿,早已在战火中化为了灰烬。怀古思今,伫立潼关,西望长安,作者自然想起了秦、汉等历代帝王的兴衰,想起了眼前自身所肩负的使命及一路所见饥民遍野的凄惨现实,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悟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颠扑不破的真谛,不由升华出一声深深激愤的呐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警拔的结语,一语中的,道破了封建王朝兴兴亡亡的实质,点明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根本对立;它既是对上文怀古所作的总结议论,又抒发了作者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感情。试想哪朝哪代的统治者是为黎民百姓着想的?他们征战杀伐,文治武功都不过是为了一己或小集团的私利。时代在演进,历朝帝王在历史宏大的舞台上粉墨登场,演出了一幕幕争权夺利的丑剧,一个朝代灭亡了,一个朝代又兴起了,而对广大人民来说,只不过是刚刚砸碎了“李”家皇帝的枷锁,又套上了“赵”家皇帝的锁链——作为一名封建官吏,作者能从历史变革和人民现实生活的考察求索中真实地喊出广大人民的心声,这使作者的思想在这呐喊中得到空前的升华,也使作品价值上升到空前的高度。
中国文学史告诉我们,“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就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在“元散曲中思想性和艺术性最好”,人们喜爱它警拔的结语、犀利的思想,自然也喜爱它成就此思想的深沉感情基调和雄浑阔大的气势,更惊叹于其从大处着手,纵古贯今,结构严谨,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的精妙笔法,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