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首都在哪里 ,韩国首都的中文名称为何由“汉城”改为“首尔”
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都熟知了韩国的首都。在此之前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而遭到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又反过来遭到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抵制。1988年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已接近尾声:来自两大阵营国家的运动员们齐聚韩国这个当时的“亚洲四小龙”国家的首都。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主题歌《手拉手》也成为了经典的奥运会主题曲,然而韩国政府却在2005年宣布把首都的中文名称从汉城改为首尔。
历史上中华文明很早就形成了自己的汉字书写系统,然而当时周边的其他民族大多还处于一种只有口头语言而无书面文字的状态。这些民族在与华夏民族的交流中不断接触到各种先进的文化和制度,随着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日渐开化之后就需要用文字对日常的生产生活进行记录。历史上越南、朝鲜等国都曾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现在已没人能说清汉字传入朝鲜半岛的确切时间,但可以确定至少是在公元583年以前:这年半岛上的新罗王朝仿照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颁布律令。
然而当时的新罗并没自己的文字,那么用什么来记录律令典章呢?事实上当时的新罗王朝就是直接用汉字来进行记录。随着新罗与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汉字在新罗更为流行普及起来。公元985年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创立科举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普及。高丽王朝的首都“开京”(今朝鲜开城)就是一个典型的汉语汉字名称。高丽王朝除了有首都之外还有陪都。高丽王朝的陪都位于如今韩国的汉江岸边,所以当时的高丽王朝就将其命名为汉阳。
由于高丽王朝有语言没文字,所以“汉阳”这个名称是借用汉字书写记载的。中国湖北武汉的汉阳区是由于位于汉水得名的,高丽王朝的汉阳城在命名上其实与此异曲同工。1392年高丽王朝被李氏朝鲜王朝所取代。两年后李氏朝鲜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迁都于汉阳,与此同时李成桂还把“汉阳”的名称改为“汉城”。这座城市由此开始了其作为首都的600多年历史。汉城三面环山,一面有汉江环抱,秉承着”王城居中,左祖右社“的理念——李氏朝鲜王朝的王宫”景福宫“就坐落在风水穴上。
李氏朝鲜王朝与中国明朝确立了宗藩朝贡关系:李成桂准备了“朝鲜”、“和宁”两个国号请身为宗主国皇帝的朱元璋选择,最终朱元璋经过慎重考虑后取"朝日鲜明"之意为李成桂开创的这个新王朝命名为“朝鲜”。李成桂确定的“汉城”这一首都名称也在与中国明、清两朝的交流中传入了中国。“汉城”本来就是用汉字书写记载的名称,所以中国的汉文典籍就直接把这一名称拿过来使用了。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在朝鲜半岛确立起自己的殖民统治。
日本殖民时期“汉城”被改名为“京城”。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一度计划将天皇和政府的驻地由位于日本本土的东京迁往位于朝鲜半岛的“京城”。随后日本在“京城”展开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1925年新建的京城火车站落成。这是一座红色砖墙配以灰白色条饰、绿色拱顶的建筑。在这个既古老又新兴的城市里这是最“现代”的一道风景。李氏朝鲜王朝时代的宫殿有的被拆除、有的被迁移。包括总督府、银行、百货大楼、饭店、医院、公园等在内的欧式建筑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新地标。
有轨电车逐渐取代马车成为“京城”主要的交通工具,东亚最早的路灯系统点亮了城市的夜晚。“京城”还诞生了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京城帝国大学(首尔大学的前身)。“京城”已发展成为日本占领下的朝鲜半岛的交通、文化和资本中心,同时也是朝鲜半岛的工业中心:不仅日本财阀热衷于在此开设企业,韩国民族实业家金性洙也在这里创办了“京城纺织”。京纺借助殖民者的资本、技术和新涌入的城市劳动者逐渐崛起,成为日后韩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京城”是日本人起的名字,而半岛人自己则称其为“首尔”。“首尔”一词是朝鲜语中的固有词汇——指的就是首都、首府之意。历史上“汉城”、“京城”等名称其实都是比较官方的称呼,而那时一般没念过书的朝鲜半岛普通百姓一般不会使用这样文绉绉的称呼——他们一般就直接用朝鲜语中的“首尔”一词称呼自己的首都。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这座城市已是朝鲜半岛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城市,是朝鲜半岛的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同时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依靠美国的扶植在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建立了大韩民国政府。韩国在确定首都时选择了已建都600多年的最大城市,然而放弃了李氏朝鲜王朝时期的“汉城”、日据时期的“京城”等名称。这些名称都是典型的汉字名称,然而当时绝大多数普通百姓是不认识汉字的。尽管古代朝鲜半岛在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中把汉字作为一种官方文字使用,然而汉字在朝鲜半岛的使用还真就近限于官方层面。
古代朝鲜半岛的普通百姓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没念过书的。这些人只会说本民族的朝鲜语,而并不认识从中国传入的汉字。汉字在朝鲜半岛长期属于知识文化阶层的占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底层民众学习汉字却感到相当困难。“汉城”、“京城”这样的汉式名称始终只停留在官方层面使用,而普通百姓一般都按口语习惯称这座城市为“首尔”。李承晚政府把以前民间口语中所用的“首尔”一词确定为首都的正式名称。从1948年起“首尔”实际上就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正式官方名称。
“汉城”、“京城”这些名称是汉字名称,然而“首尔”一词却出自朝鲜语。因此“首尔”一词在当时是没有对应的汉字翻译的。韩文作为一种拼音文字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表达意思不精确、同音字难以区分。比如当我们看到ma这个汉语拼音时就可能会想到马、妈、玛、吗、嘛、骂。韩国总统文在寅的名字用谚文写作문재인,然而문재인所对应的只是wen zai yin这三个读音,那么我看到这三个音也可以理解为是文再银。同音字在拼音文字中是很难被区分的。
出自朝鲜语的“首尔”一词在汉语中该如何翻译呢?是不是也可以音译为手耳、守儿?这种尴尬现象不仅存在于地名的翻译中,其实也同样存在于人名的翻译中。韩国人之所以在身份上备注汉字就是为避免因为同音字造成重名。然而在冷战的特殊背景下韩国与中国几乎没什么交流,而韩国方面也从未说明过“首尔”一词该怎么翻译,所以中国方面就一直沿用古籍中的“汉城”这个名称来称呼首尔。这其实是汉字文化圈所特有的现象,因为韩国首都的英文名从1948年起就已确定为“Seoul”。
从1948年起英语国家已开始用“Seoul”称呼韩国首都,然而这个单词翻译成汉字该怎么写呢?冷战时期中韩之间几乎没任何往来,所以韩国方面对中国怎么称呼自己的首都也没表示任何意见。1970年韩国发表了汉字废止宣言。从20世纪80年代起汉字在韩国的报纸、杂志中的使用频率日渐降低。由于韩国人已越来越少使用汉字,所以对首都名称用汉字怎么写也不大在意。1992年中韩建交时韩国方面也没提出“Seoul”的汉字规范写法,所以中国方面仍按习惯称韩国首都为“汉城”。
2005年时任首尔市长李明博正式要求中方将“Seoul”的中文译名定为“首尔”。韩国其实并不是给自己的首都改名:从1948年起“首尔”这个出自朝鲜口语的名称就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正式官方名称,然而这个出自朝鲜语的词汇一直没规范的汉字写法,直到2005年以后韩国首都才有了正式的中文译名。从1948年到2005年“汉城”这个名字始终都是个非正式的通俗称呼而已,韩国的首都在这段时间里其实压根儿就没正式的中文译名。这次改名完全是对中文界的要求,其他国家则并不受任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