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1917年的最后一个周:塞尔维亚将重获独立,奥匈帝国如期瓦解

玄坤文史

1917年6月的最后一个周以及整个7月,南斯拉夫各方代表在科孚岛上建立了一个部分,探讨未来将在奥匈帝国边界之内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但前提是奥匈帝国将如期瓦解,而且塞尔维亚将重获独立。

各方于7月20日签订的“科孚条约”,其中设想在战后建立一个由南斯拉夫三大民族,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组成的联邦制国家,该国将由塞尔维亚王室统治,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与宗教权益将得到保障,而且将由秘密普选制选出国民代表大会。

建立这样一个新国家的想法对美国很有吸引力,因为此时美国境内有许多南斯拉夫移民团体,而且美国认为在帝国框架的废墟之上,出现民主的体制是值得欢迎的进步。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之间出现了尖锐而不可解决的冲突,塞尔维亚人想要通过贝尔格莱德取得支配地位,而克罗地亚人想要成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而不是“大塞尔维亚”。

这种未来的计划和目前战争的持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哗变和不满仍在威胁着多支军队的作战能力。俄国潜藏着对协约国作战能力的最大威胁,这也使其通过征服实现和平的计划落空。

7月16日,在列昂·托洛茨基的鼓动下,彼得格勒爆发起义,要求立即结束战争。喀琅施塔得(俄军港)的六千名海军士兵参加了起义,托洛茨基认为革命可能就此爆发,但正在休养的列宁却认为时机尚不成熟,骚乱持续了三天。7月18日,忠于临时政府。想要继续参战的后备军官们冲击了布尔什维克党机关报《真理报》的报社,并将其捣毁,列宁担心被迫害开始四处躲避。

在东线战场,俄军的胜利也突然终结。7月19日,霍夫曼将军在兹沃切夫以东发起反击,在俄军防线上冲开一条12英里长的缺口。六千余名俄军士兵被俘,另有数千名俄军士兵逃离战场。失败的消息传回彼得格勒时,利沃夫亲王辞去了总理之职,由克伦斯基接任。

同一天,俄军的进攻变为撤退,不久后撤退又几乎演变为溃逃,数万名俄军士兵将武器一抛,迅速逃离战区,数百名军官被杀害。协约国有两支装甲车部队也在东线战场上作战,一支属于英军,另一支是比利时军队,两支部队的军官请求俄军逃兵返回前线作战,却没有任何收获。

与此同时,德、奥军队开始向俄国边境进发。7月21日,英国皇家海军装甲车空中作战分队在塔尔诺波尔(乌克兰)附近参加了俄国保卫战。7月23日,哈里奇和斯坦尼斯拉夫(一战属波兰,现在属于乌克兰,未来属于俄罗斯)的两座城镇被收复,两天后,德军收复塔尔诺波尔,德皇亲自到此目送奥军推进。

7月28日,奥军抵达俄罗斯边城胡斯特时,他们面对的不是俄军有组织的抵抗,而是向东逃窜的4万名俄军逃兵,克伦斯基任命科尔尼洛夫将军接替勃鲁西洛夫将军接任俄军总司令,他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谴责前线“某些部队”的叛国行为。

此时,东线战场的局势十分被动,俄军全线溃败,前线部队士气低迷,逃兵数以万计出现,部分区域的战火已经烧到俄国本土,内部政局的不稳定,更是让俄国处于崩溃的边缘,现在也只有寄希望于其他战场能暂时为东线战场分担压力了。#一战##历史回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