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哪个朝代的 ,北宋历史名臣:政绩卓著,人格高尚,为文更开豪放一派
北宋历史名臣范仲淹千百年来被评为“第一流人物”,能文能武。他晚年用毕生的俸禄购置田亩,为族人设置了范氏义庄,不仅绵延两宋,还跨越朝代的限制,元明清时期也得到朝廷的认可和支持,享受免税优惠。
这些都得益于范仲淹人格的伟大,他用一生践行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获得了当世及后世的认可,对后世影响深远。
下面这首词就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大雁、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宏大的场景勾勒出边塞肃穆、凝重的气氛,顺理成章的引出边关将士的思乡之情,但夜不能寐、两鬓银霜的将军思虑更深远:何日才能彻底肃清敌患,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
这首词是范仲淹作于领兵抗御西夏时期。宋仁宗宝元元年至庆历三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经略西线边防,领导抵抗西夏的入侵,他敏锐的观察到宋朝军力与西夏军力的野战差距,制定了切合实际的主动防御体系,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链式防守,使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侵犯。
西北边陲有民谣:“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当地的少数民族羌人称范仲淹为“龙图老子”。西夏人称其为“小范老子”,认为“小范老子胸有十万甲兵!”
但范仲淹能做到的也只能到此了,用一句话对成就加以概括,就是“能够维持住守势”,而且时有疲于奔命之感,鉴于与西夏的战力差距,想进军消灭西夏根本不现实,这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范仲淹来说是非常无奈的,外患何时才能消除,守边的将士何日才能凯旋归乡,与分离多年的亲人团聚,所有这些情绪都被揉进了这首词里。
在边关局势稳定之后,宋仁宗将护国有功的范仲淹、韩琦召回朝廷加以重用,范仲淹力陈改革疏议,推行庆历新政,将边关为将、地方为官、朝中为臣所积累的经验用于兴利除弊、革新官场、充实武备,在反对派的阻扰下,虽未达成最终目的,但也使官场风气顿有好转,国家面貌为之一新,为宋仁宗“仁宗盛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评价“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这首词也开拓了词体的范围,冲出了词的婉约格局,范仲淹以其边塞领兵的亲身经历,第一次使词与边塞、军事深度结合,创造出雄浑意境,被称为豪放词的先锋之作。
后世苏轼、岳飞、辛弃疾都受其影响,将豪放词推向了高峰。
附一: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附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