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百科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来历,现在重新启用有什么意义

历史新话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建设工程,它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犹如一条白练飘舞于中华大地上。大运河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巍峨丰碑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京杭运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京杭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1800公里,纵贯我国南北,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南北交通线。

京杭运河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最早的一段是邗沟。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为了讨伐北部的齐、晋二国,争夺中原霸主,于前486年,下令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的蜀冈尾闾之上修筑了一座邗城,同时在城下开凿了一条运河,史称邗沟。邗沟南接长江,屈曲地折向北,流经今江苏高邮南面的武广陆阳二湖,北入樊梁湖,又折向东北,穿过今江苏宝应、淮安东面的博支湖和射阳湖,西北至末口(今江苏淮安北)注入淮河,沟通了江淮二水。邗沟凿成后,吴国的军队就可以乘船从长江经邗沟进入淮水,再沿淮河的支流泗水,沂水便可以抵达齐国的国境。

邗沟是运河的雏形,它为后期形成的南北运河及京杭运河奠定了基础。 元代是京杭运河全线贯通,日渐完美的时代,元至19年,开挖了从山东济宁至须城(今东平)的济州河,仝长150里。至元十六年(1289年),开挖会通河,从东平须城直达临清入卫河,长达250余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开挖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至此,北起北京,南第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江南出发的漕船、货船扬帆1700余公里,直抵元代京城大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从此开创了个新的时代,政治上的统一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巩固。

明王朝在元代京杭运河的基础上,着重对运河某些重要运段治理改造的如南旺分水枢纽上程、漕运新渠工程。对运河的多次整治改造,使运道取直杭漕运大兴,并建立了一套机构管理制度与漕运制度,至此,沟通南北地区的大动脉――京杭运河走向鼎盛。

清朝定都北京后,为实现嘀粮北运,继续府用了京杭大运河这条纵贯南北的人动脉。它担负着每年数亿升(数百万石)漕粮的运输任务,是清皇朝的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因而,备受统治者重视.不惜耗费全力力经营。无论是从运河管理、水源、线路、治河工程,还是从漕运体制的各个方面来说均使大运河利漕运进入了个全盛时期。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元大都的繁华盛景。“比较大的码头、最热闹的景象应集中在离鼓楼最近的银锭桥、烟袋斜街一带,最盛时,积水潭舳舻蔽水,盛况空前。毫不夸张地说,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意味着将来从商业,运输,文化,观光旅游,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