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破浪前行的中国外贸“韧劲”从哪儿来?

过几天,全球装载量最大的汽车滚装船“深圳号”将从中国江苏首航。运营该船的中国车企比亚迪14日告诉《国际锐评》,今年一季度,公司利用滚装船向海外运载超过2.5万辆新能源车,海外累计销量超20.61万辆,同比增长110%。

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海外,不仅给世界带去“新”意和“绿”意,也成为拉动外贸的重要动力。中国官方同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彭博社等外媒指出,在美国加征关税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等形势下,“中国贸易数据超出预期”“保持了韧性”,实属不易。

外界注意到,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口出现下降。这一方面是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少了两个工作日,影响到进口增速。但更应看到的是,一季度中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消费市场平稳向好,分别带动零部件和设备、消费品进口显著增加,比如食用油进口值增长12.1%,干鲜瓜果进口量增加8.3%。可以看出,作为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进口增长的空间依然巨大,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大机遇。

面对关税壁垒等外部挑战,中国外贸的韧性从何而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孝松对《国际锐评》指出,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市场广阔、潜力巨大,尤其是产业链供应链具有强大韧性。近年来,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全球产供链稳定受到威胁。中国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不仅赋能贸易伙伴发展,也增强了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今年一季度,东盟继续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进出口同比增长7.1%,占中国外贸的比重提升到16.6%。同时,中国对欧盟进出口增长1.4%,差不多每分钟有超过1000万元的贸易往来。另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同比增长2.2%,占外贸比重达51.1%。即便受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干扰和冲击,一季度中美双边贸易仍保持4%增长。这表明中美经贸合作是内生动力,关税壁垒难以阻挡。

与此同时,中国外贸向“新”而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一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进出口增长7.6%,占据外贸的“半壁江山”,特别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规模逐年增长。这些年,小到咖啡机、扫地机,大到电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广泛认可,“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鲜明底色。

此外,一系列稳外贸政策落地显效,也增强了中国外贸破浪前行的韧性。去年11月,中国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吸引和便利商务人员跨境往来等。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稳定对外贸易发展”并提出一系列举措。这些都为中国外贸保持平稳开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外贸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据显示,近5年,外资企业累计进出口在中国外贸中的占比约为1/3.今年一季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资企业超过6.7万家,创近3年同期新高;外资企业进出口2.99万亿元,连续4个季度实现增长。美国果蔬企业都乐中国市场总监王娜告诉《国际锐评》,前七届进博会期间,公司将马来西亚鲜榴莲等18款果蔬新品进行了首发,成功将展品转化成热销商品。而且,随着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他们的通关效率从五年前的3至5天缩短到1至2天,“这对生鲜货物的进口帮助很大,也坚定了我们在中国长期发展的信心”。

4月以来,美方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对全球贸易造成更大冲击。越是艰险越向前。面对关税风暴,中国一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一方面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这几天,第五届消博会和第137届广交会相继举行,参展规模均创新高。巴西中国创新经济研究院主席克劳迪娅·亚努齐评价说,开放的中国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无惧风雨挑战,中国外贸坚韧前行。世界也会进一步看清: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开放合作才能赢得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