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神舟二十号奔赴太空 西安分院团队以“硬实力+强内核”护航新程

4月24日17时17分,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当天,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有力托举下,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起飞升空。随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陈冬、陈中瑞、王杰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奔赴太空。载人航天工程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航天工程,代表了一个国家在科技和经济领域的实力。从神舟一号飞船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再到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开启“神舟家族太空接力”新征程,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载人航天工程团队为神舟飞船研制了中继终端、天线网络、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等重要产品,以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和敢于挑战、团结自信的“强内核”,有力支撑了“神舟家族”任务的圆满成功。

中继终端

机敏又忠诚的“通信使者”

中继终端是地面对载人航天器进行测控和通信的重要设备,它通过中继卫星建立航天器与地面的通信链路,承担着航天员与地面语音、视频、发邮件,科学实验数据下传以及整舱遥测传输等功能。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太空征途中,中继终端以及中继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如同机敏又忠诚的“通信使者”,为飞船和地面之间提供一条实时的信息传输“太空天路”。当飞船挣脱地球引力轻盈跃入轨道后,这位“使者”便立刻抖擞精神“打卡上班”了。

首先,它依据飞行程序和指令,快速计算自己天线的“行动方向”。紧接着,它熟练地操控转动设备,精准地将中继天线指向天链中继卫星。中继卫星一直承担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各项数据中继任务,具有对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能力。有了天链“中继卫星天团”的鼎力相助,这条“太空天路”就可以实现高覆盖、高速率的信息传输了。

在飞船飞行过程中,这位“通信使者”丝毫不敢松懈。它将飞船在太空中的一举一动都仔仔细细地传输给地面的工作人员,有力地保障航天员与地面永不失联。从神舟七号开始,西安分院团队为载人航天的每一艘飞船和每一个空间舱都配备了中继终端系统。他们不断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中继终端三次技术飞跃,将性能最优、可靠性最强的产品应用于载人航天任务。

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

让复杂参数“一眼读懂”的“魔法画家”

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是航天员与飞船交互的关键软件。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上的所有分系统参数内容都要通过数管分系统转发到飞船仪表上来显示。隶属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的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可以将复杂的参数变成航天员可以一眼读懂的文字、图形和动画,可以说,是一个拥有智慧大脑和超强想象力的“魔法画家”。无论是飞船的实时姿态、飞行的轨迹还是各个分系统的“健康状态”,这位“魔法画家”都可以以仪表为“画布”,将海量且复杂的信息生动化呈现。当航天员需要了解飞船的不同状态时,只需轻轻一点,这位画家就会立刻打开他的“画夹”,将对应的“画卷”翻找出来。这样,航天员就可以通过飞船上的仪表精准收悉与飞船有关的所有参数,时刻掌握飞船各个部分的运行状态。

天线网络

“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天线网络是关键指令和遥测收发、返回舱安全着陆必不可少的“信号枢纽”,飞船上10余副天线的信号接收和发送都是通过天线网络为其提供信号通路的。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天线网络共由三类天线网络组成。天线网络系统只有字典大小,虽然“身板小”,却蕴藏着大大的“能量”。

如果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天线信号通路系统比作铁路运输系统,那么一路路信号就好似一列列火车,天线网络则更像是火车轨道和火车站调换轨道的道扳。当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通信信号要通过天线网络时,首先要对信号进行分路或合成,并对信号的杂波进行过滤,然后转换为可接收或发送的信号。

天线网络还将在后续航天员返回地面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西安分院研制团队在天线网络的材料选用、装配工艺以及结构的工效学设计等方面都进行了多轮的技术改进和试验验证,确保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且安全可靠。作为我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的国家队和主力军,西安分院承担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从天舟一号到天舟八号,从天宫空间实验室到天和核心舱等空间站建设任务。西安分院人矢志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弘扬航天精神,高质量地推动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顺利实施。

未来,西安分院将一如既往地以科技创新的“硬实力”和敢于挑战、团结自信的“强内核”为人类走向更深远的太空贡献更多的“精彩瞬间”。

本报记者 周生来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