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快看】甘肃漳县:夯实根基谋发展 乡村振兴势正劲
夏日的甘肃漳县武当乡,群山叠翠间药材飘香,整洁村落里笑语盈盈。近年来,该乡以党建为引领,在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乡村治理中持续发力,绘就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生动图景。

漳县武当乡李家河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走进李家河村,道路干净平坦,房屋错落有致。“村里地面全部硬化,垃圾及时清理,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干净了!”村民谈及村容,赞不绝口。
近年来,武当乡以“五净五洁三美”为目标推进环境整治,拆除残垣断壁240余处,绿化山体230亩,补植树木4万余株。“八改”工程让自来水通到灶头、水泥路连到家门,村民笑言:“村里不比城里差!”李家河村村民李生贵看着自家平整的院落和直通门口的新路,感慨道:“厨房正装修,党的政策好,咱自己更得努力!”

漳县武当乡李家河村村容村貌(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环境美了,产业更要旺。时下,李家河村架豆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村民李想元穿梭藤蔓间采摘,脸上满是喜悦。村党支部书记漆爱明介绍:“架豆生长周期短、市场需求大,每亩纯收入达6000元,是增收好门路。”
李想元算着增收账:“今年乡政府鼓励种架豆,每亩奖补300元,还有免费技术培训。跟农业企业签了订单,销路不愁,咱种地心里更有底了!”
武当乡立足人均4.8亩耕地优势,建成1607亩中药材基地、400亩特色产业基地,坚持“一村一业”“一村一策”,发展食用菌、架豆、中药材等产业,种植滑子菇、元蘑等20多万棒,架豆200余亩,特色产业矩阵持续壮大。
好日子离不开好治理。武当乡以10名专职网格员与58名辅助员织密“平安网”,2025年排查矛盾纠纷127起,全部妥善化解;开展志愿服务150余次,帮办代办事项300余项。全乡组建99支新时代文明志愿服务队,从抵制高额彩礼到协商道路硬化,村民主动参与乡村事务,成为治理“主人翁”。

漳县武当乡李家河村架豆种植基地(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村里的“三保惠民食堂”烟火气最动人。李林毅等老人常来吃饭,饭后下棋、打牌,欢声笑语驱散孤寂。“爱心食堂里,吃饭、娱乐、下棋、写字、锻炼,日子过得真舒心!”李林毅说。
这食堂前身是闲置饭店。2025年,乡政府筹2万元专项资金改造,既盘活集体资产,又让老建筑变服务新阵地。食堂推行“全开放+定向补”模式:政府发用餐补贴票,60岁以上老人等群体享“10元两荤一素”优惠,保障需求又稳客源;同时面向全村开放,承接家宴,让“武当味道”走进更多家庭。
老板唐三保干劲足:“政府补贴保基础运营,散客添额外收入,这食堂越办越有奔头!”曾打算关店的他,如今对未来充满期待。
如今的武当乡,产业筋骨强健,乡村颜值刷新,治理效能提升。从中药材基地的生机到惠民食堂的暖意,从硬化巷道的便利到网格治理的精细,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产业金,乡村振兴的音符声声入心。
武当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凯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产业,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乡风文明,让乡村更美丽、村民更幸福,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后爱萍 魏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