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慧 用数学之光点亮学生未来

王老师在辅导学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恰似包头一中数学教师王晓慧教学生涯的注脚。31年如一日,她以数学为舟、思维为桨,在三尺讲台上以薪火相传的赤诚,点亮教育高地的星火。
王晓慧的教学生涯始于1994年,那一年,她从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现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满怀激情地踏入了包头一中的校门。“每次看到学生们那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就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幸福。这种幸福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正是她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责任感,让王晓慧31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将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数学思维的拓荒者
走进位于包头一中的包头市数学学科示范基地,王晓慧正带领课题组的成员和包九中、包头市九十五中的数学老师们召开线上研讨会,探讨“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实践研究”。“我们希望通过探讨哪些课例能够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数学思维展现出来,突破学生的思维难点。”王晓慧说。
“数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学科,它教会我们如何观察世界、思考世界和表达世界。”在数学教育领域,王晓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理念。
在王晓慧看来,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理念的过程当中,首先受益的就是学生,“数学教育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解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是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在王晓慧的课堂上,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定理都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就掌握了数学知识。包头一中高一五班的学生张皓哲告诉记者:“王老师讲课是非常有逻辑性的,由浅入深,这种思维的养成对我来说不仅应用在学习上,在生活方面都是有用处的。”
薪火相传的摆渡人
“数学教育的真谛,是播撒思维的种子。”这样的理念,不仅贯穿于教学过程,也在王晓慧对年轻教师的“传帮带”上得以延续。
2017年,包头市数学学科示范基地挂牌成立,王晓慧一直是基地的主持人。2024年10月,王晓慧名教师工作室被命名为包头市级名教师工作室。这些汇聚了全市中学骨干数学教师的平台,见证着王晓慧从“教学能手”到“育人园丁”的升华。
在每一次的课题研讨、数学教学组会议中,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王晓慧与年轻教师围坐成圈,桌上铺满各色教案。她时而执红笔圈画,时而起身板书,讲到兴起时,眼镜滑至鼻尖也浑然不觉。“我也希望成为王老师这样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青年教师戎雪说。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当被问及何以坚守讲台31载时,王晓慧的眼底笑意温润:“每当毕业多年的学生传来捷报,或是看到年轻教师眼里跳动的教学热情,那种幸福感就像春天的溪流,始终鲜活。”
采访结束,王晓慧又匆匆返回办公室继续备课。“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学生培养好、把年轻教师带动好,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为我市打造教育高地作出自己的贡献,那将是我非常幸福的事情。”在包头教育这片热土上,王晓慧以31年的光阴,绘就了一幅“润物无声,星火燎原”的画卷。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楷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