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物馆里感受乡土历史脉搏
4月11日,西安市临潼区临潼小学组织学生走进临潼博物馆,近距离欣赏首批出土的秦兵马俑实物、体验文物修复技艺、制作非遗拓片,在青铜与陶土的交响中,感受脚下土地跃动的历史脉搏。
师生们一踏入博物馆,便被馆内丰富的文物藏品所吸引,方寸之间,一览千年。

临潼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收藏了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文物1.7万余件(套)。其中,1974年最早发现的一批秦兵马俑等藏品被列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现在看到的兵马俑就是1974年出土的1号兵马俑‘先锋战士’和罕见的‘铠甲车左俑’,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在临潼博物馆秦代文物鉴赏中心,讲解员从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到形态各异的秦俑,带领师生“穿越”时空,领略临潼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在博物馆中我看到了鎏金翼虎、铜铍……每一件文物都承载了古文明的辉煌。”学生王子赫一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课本上说兵马俑千人千面,原来连战马的细节都这么生动,非常佩服老祖先的工匠精神。”
在秦代文物鉴赏中心二楼,50余名学生戴上白手套,在专家指导下认识秦砖汉瓦、体验陶俑修复。

在非遗拓印环节,学生梁晨琪将宣纸覆在夔龙纹瓦拓片上,用蘸墨拓包轻轻捶打。全部体验环节完成之后,她获得了一份极具纪念意义的礼品——“秦代文物鉴赏证书”。
“博物馆承载着历史、凝结着记忆。这次博物馆研学之旅让学生们懂得了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过去,而是可触摸、可感知的时光记忆。”临潼小学大队辅导员王馥介绍,今后学校将组织更多的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了解家乡文化、宣传家乡文化,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王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