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银发经济”遇见“它经济”,老龄化背景下的“宠物消费”

文 | 长青研究社,作者 | 王室翱,编辑 | 邵亚希

你是否注意到,早晨的公园中多了许多牵着宠物狗的银发身影?

社区宠物医院里,老花镜后的眼睛正认真阅读处方粮的成分表?

抖音 #老年养宠话题下,65 岁王阿姨为博美犬拍摄的换装视频获赞超 20 万次 —— 这不是个例,而是 3 亿银发族掀起的 "毛孩子经济" 新浪潮。

原因何在?毛孩子成为“孤独解药”

中国宠物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跃迁,“银发潮宠族”正在成为“它经济”的主力军。

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宠物经济市场规模达5928亿元,其中老年消费约2075亿,占比突破35%,远超婴幼儿奶粉市场。

京东数字研究院发布的《代际消费洞察报告》显示,60 后用户在宠物消费上的偏好是 80 后的 1.7 倍 。

此外,三线及以下城市老人宠物消费增速达到了惊人的 450%。

一串串还在飙升的数字向我们照亮了一片新蓝海:老年养宠已经成为银发经济的新引擎。

而想要拥抱这场银发养宠的新浪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中国老人们越来越喜欢毛孩子?

在中国,每4个家庭就有1户是“空巢”。2.9亿老年人中,超过40%长期与孤独为伴。

空巢老人缺少晚辈陪伴、社交有限、网络使用又不熟练,什么能够弥拯救这一场静默的情感饥荒?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宠物们无疑是一剂银发族的“情感胰岛素”。

华北理工大学研究显示,饲养宠物的老人SF-36健康量表得分比未养宠者高29分,这相当于生理状态年轻15岁。同时抑郁发生率降低69%,日均步行量增加1008步,效果堪比每周3次心理疏导。

重庆师范大学实验进一步证实,宠物依恋每提升1个单位,孤独感可降低0.73分,形成“情感代偿”的良性循环。养宠老人日均社交时长增加2.3小时,68%通过遛狗结识邻居,宠物成为打破“城市冷漠症”的社交催化剂。

当子女忙于“996”、孙辈沉迷“元宇宙”时,一只会摇尾巴的柯基或慵懒的橘猫成为填补亲情缺口的“生物补丁”。

萌宠们带来的好处不止于此,医学研究表明宠物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具有神经生物学基础。与宠物互动可触发“催产素分泌”,使血压降低12%,免疫球蛋白A水平提升,效果相当于每日服用低剂量抗抑郁药。

更精妙的是,宠物的呼噜声(18-35Hz)与人类α脑波频率共振,能激活大脑边缘系统,缓解焦虑症状,这种声波疗法已被证实可降低皮质醇水平23%。其情感陪伴甚至能延缓认知衰退,降低阿尔茨海默症风险达37%。

这些数据都揭示了宠物作为“非药物干预”的独特价值。

毕竟谁能拒绝既能帮助维持身心健康,又会卖萌的小可爱们呢?

商机何在?宠物经济的多维度变革

当"情感刚需"撞上"银发消费力",这场化学反应正在重塑中国宠物产业的底层逻辑。

银发族养宠正成为宠物经济中最具爆发力的细分赛道。这场由3亿银发族主导的"毛孩子经济"革命,远非简单的消费升级,而是对于“它经济”的多维度变革。

从“功能性养宠”到“情感性共生”,浩浩荡荡的银发族进军宠物市场带来需求侧的巨大变革。老年人与宠物的关系超越传统饲养的逻辑,演变为对抗孤独、重建生活意义的“精神伙伴”。

数据显示,中国 60 岁以上养宠人群年均消费已达 3800 元,且呈现 "宠物拟人化" 趋势,为市场创造了独特的破局窗口,让毛孩子们从温饱到“小康生活”已经成为老人们的核心需求。

但是这背后的广阔市场却正在无秩序的“野蛮生长”:以中国宠物鲜食市场为例,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因养宠理念普及度不足、行业标准缺失及渠道整合困难,主要由中小商家主导,缺乏规模化品牌;亟需突破标准化生产与消费教育瓶颈。

谁能首先在高质量养宠的赛道上跑出风格,谁就能制定规则,填补市场的巨大空白。

既然提到需求侧,就不得不看向天秤的另一边——“适老化需求”正在倒逼供给侧创新。

老年人眼睛对于光线的适应性下降、听觉敏感度显著减退、短时记忆下降严重等身体限制,催生了一系列的商业机会。

产品侧来看,现在的市场情况呈现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适老化改变浮于形式而非结构性创新等问题。

以自动喂食器为例,这一产品的定时定量喂食功能对于健忘的独居老人无疑是“专业对口”,但是现在市面上的自动喂食器普遍都是通过手机APP操作,老年人对繁琐的手机操作难上手、易忘记,自然导致这一产品流失了广阔的老年市场。

这只是广大适老化宠物产品发展前景的缩影,要做银发养宠生意,就要切实从老年人的视角看问题、找方法。

再把目光转向下沉市场的裂变式增长:宠物经济在下沉市场呈现指数级扩散特征。

三线城市老年养宠渗透率从2018年的3.7%飙升至2023年的28.4%,其增长曲线符合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的S型拐点。

拼多多数据显示,县域市场老年宠物消费呈现"高价值、高频次、高定制"特征:单价800元以上的智能猫砂盆复购率达63%,宠物鲜粮月均消费频次4.2次,均超过一线城市水平。

这一系列反直觉的数据告诉我们:银发族正在成为养宠主流,而县城里的银发族是主流中的主流。

在银发养宠市场呈现 "需求爆发 - 供给滞后" 的矛盾现状下,银发经济的“宠物方程式”悄然浮现:1只狗=N个创业机会。

如何破局?三个升维赋能银发养宠生态重构

面对需求侧的高品质追求、供给侧的创新变革和下沉市场的复杂生态,传统“单点突破”模式已难以化解系统性问题。行业亟待跳出碎片化改良,转向更高维度的生态重构,而破局之道蕴藏在三个“升维”之中。

第一,消费场景升维,实现从“生存型”向“品质型”的跃迁。

我们还是拿宠物鲜食来举例子,宠物鲜食的牌桌有没有成功的玩家?有,北美的宠物鲜食第一股Freshpet,或许就是国内无数宠物鲜食商家的前进动力。

成立于 2006 年的宠物食品品牌 Freshpet,自成立以来便以 "宠物鲜粮人类化" 为核心理念。在生产环节,该公司通过垂直整合的生产体系保障宠物鲜食的品质。

在渠道建设方面,Freshpet 与 Costco、沃尔玛等大型连锁商超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在全美范围内设置专属冷藏货柜的创新模式,有效解决了鲜食产品的冷链物流难题。

凭借这种独特的渠道策略,该品牌占据了美国宠物鲜食实体店总销售额的 95% 市场份额。

借鉴Freshpet的成功经验,中国银发高品质养宠市场应该从“品质严格把控+线上线下并驱+高情绪附加值”着手发力。

首先是“全凭良心”的制作流程不可取,应该透明化生产标准、生产原料,以老年人群最关心的“吃得健康”作为最大卖点,真正制定中国宠物鲜食市场的行业标准。

其次,现在的中国宠物鲜食商家要不就是把鲜食作为线下门店的一个多元营收的板块,要不就是专注做线上,很少有和Freshpet一样线下+线上大面积铺开成规模的。

而老年人受困于数字鸿沟,一定是更倾向于线下一站式服务的模式。品牌完全可以与老年人经常光顾的大型连锁超市进行合作,让老年人在线下“随手”就为毛孩子买一份美食。

最后,企业可以突破传统门店的物理边界,构建 “人宠共生”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例如,可打造集宠物健康监测、宠物鲜食体验、老年养宠营养课程于一体的“银发养宠综合体”,通过智能设备实时采集宠物健康数据,制定宠物饮食建议,与此同时同步生成老年主人的健康画像,形成“双健康管理”闭环。

第二,技术渗透要升维,从“被动适应”向“主动创造” 演进。

针对老年群体的生理特征,技术创新需从“适老化改造”转向“预防性设计”。

以宠物智能设备为例,应开发具备语音指令识别交互、异常行为预警等功能的产品,语音模块应该适配多种方言、并且根据老年人听力对高频率声音接收能力减退的特征做技术处理。

并通过AI技术模型实现去手机APP操作,通过子女一次设置,实现后续完全的语音交互使用。

异常行为预警方面,结合极有可能出现的老年宠物+老年主人的“双重老龄化”场景,人宠双向健康监测或许是一个新机遇。

一方面来说,通过传感器+算法对宠物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提前预判慢性病风险,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为老年主人提供用药指导。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析宠物诸如睡眠周期、互动频率等的宠物每日活动轨迹,结合主人的心率、血压等健康数据,预测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

这一数据还可以远程传送给子女,形成老人—宠物—子女三方联动的健康监测防线。从被动适老化到主动创造银发养宠家庭对于智能养宠、健康监测的需求,这一切都大有可为。

第三,服务半径升维,从“单一零售”向“全方位”延伸。

银发养宠,不只是简单的商品交易,而是应该由点发散到面,让这门生意“面积更广、周期更长”。

前文提到行业下沉市场的巨大潜力,而分析我国下沉市场老年养宠的消费者画像就不难发现,加强社区活动和服务是一个突破口。

县城不同于一二线城市,县城社区基本都是当年合村并镇和棚户区改造下的产物,不少社区都是整村搬迁,养宠人之间不是亲戚就是朋友,联系较为紧密。

这意味着只要搞定村委会,就相当于搞定了整个社区的养宠人。

海尔的日日顺靠社区商务基本覆盖了本地的桶装水市场,银发养宠同样可以在社区开展互助养宠产业,或者与社区医院、家政公司合作,提供“遛狗+买菜+送药”全流程服务,打造“十五分钟养宠生活圈”。

除此之外,银发养宠经济与Z世代萌宠文化形成量子纠缠效应。抖音数据显示,55岁以上用户发布的宠物视频获00后点赞占比达47%,催生出"跨代际云养宠"新形态。

这种代际融合推动商业模式的嬗变:京东健康推出的"远程诊疗+药品闪送"服务中,32%的老年用户由子女远程代付。

当我们把银发养宠换一个思路,或许可以豁然开朗:可以针对子女为空巢老人购买宠物服务的“孝心经济”,衍生出更多代际服务整合的产品。

总而言之, 宠物经济本质是情感刚需与社会规训的博弈。

当 3 亿银发族将宠物视为“毛孩子”,一场关于情感、健康与尊严的经济革命正悄然展开——从生存型消费迈向情感型消费,从物质养老升级为精神供氧。

这既是万亿规模的生意场,也是亿万心灵的托付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