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保护与传承并重 让文物“活”起来
长春市高度重视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通过修缮维护、创新展示等方式,让文物“活”在当下,让文化融入百姓生活。长春文庙博物馆和长春市鼎丰真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典型代表,在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文化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长春文庙始建于1872年,是长春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文化遗迹之一。历经百年风雨,文庙经过多次修缮扩建,于2012年成立长春文庙博物馆。

馆内主要建筑包括泮池、棂星门、大成殿等,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儒家文化特色。

长春文庙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帅权
长春文庙博物馆公众服务部主任王帅权介绍说:“我们每年都会开展文物的修缮工作,比如彩绘,房梁,以及木质结构的木工工艺,都会予以修缮。每天都有人进行巡查,察看是否存在需要查漏补缺之处。新《文物保护法》出台之后,一系列的要求都契合当代的相关措施,对于我们当代的文物工作者而言,也是有法可循,有据可依。”

新《文物保护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对此,王帅权表示,长春文庙博物馆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让这样一座不可移动的古建筑群发挥了它在当代的作用,“我们设有传统礼仪的展示活动,每年 9 月 28 日有祭孔大典、成人礼、启蒙礼。期望大家通过体悟此类礼仪活动,能够于生活之中践行。此外,我们还有缤纷多彩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包含专题讲座,并为大家筹备了具有传统节日意义的食物。希望大家能够将传统文化携归家中,与家人共度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节。我们还结合文庙这座不可移动文物,开创了数个系列的研学课程,均是以文物自身为依托,开创了一系列能够令学生们学思相融、知行合一的课程。由此,让大家体悟传统文化之中,尤其是古建筑当中,给予我们当代的某种启示。”
对于长春人来说,“鼎丰真”不仅是一家老字号,更是一份珍贵的城市记忆。1911年创立至今,鼎丰真历经百年风雨,它的楼体建筑于1937年建成,至今仍保留着历史风貌。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放
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王放介绍说:“我们的这个楼是1937年建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在三道街,后来搬到这里。在2004年进行了内部维修。在前几年,还进行了外部的修缮,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护古建,都是按照原来的样貌修旧如旧。”

上世纪80年代,鼎丰真紧跟市场经济潮流,注册了自己的商标。2006年,鼎丰真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首批“中华老字号”。如今,鼎丰真将老厂房改造为社区博物馆,展示企业历史与长春城市变迁。王放说:“2009年的时候,我们鼎丰真糕点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直在这里制作我们传统的糕点。我们楼上现在又开了社区博物馆,让更多的人走进社区博物馆,了解鼎丰真的历史,了解这座建筑,这个建筑见证着长春的发展,也见证着我们鼎丰真的发展。”
长春市通过创新保护与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火”起来。无论是古色古香的文庙,还是承载百年记忆的鼎丰真,都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记者:云鹏
编辑:王童 责编:江莉、陈险峰
监制:王德辉、丁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