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技能照亮前程 豫见精彩未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向前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兵 宋聪俐

盛夏的中原大地,一场关于技能与人才的探寻火热开启。

7月15日至17日,“技能照亮前程 豫见精彩未来”——2025年世界青年技能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河南举行。中央驻豫、河南省主要新闻媒体及郑州、洛阳市属重点新闻媒体等20家单位派出30多名一线记者参加启动仪式,并深入郑州、洛阳两地进行集中采访,讲述生动鲜活的奋斗故事,探究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动力,为即将到来的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汇聚了力量、凝聚了共识。

大国重器背后的“钢铁匠心”

走进位于郑州经开区的中铁装备高端制造产业园,重4000多吨、由20000多个零部件组成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巴兰加鲁号”周边,工人们正忙着做最后的组装。

“针对客户特殊需求,中铁装备精心定制了‘巴兰加鲁号’盾构机,开挖直径为15.7米,整机长度约113米。”中铁装备集团盾构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牛雪顶介绍,公司隧道掘进机迄今已出口全球6大洲3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金色名片。而支撑这大国重器扬帆远航的秘诀之一,便是拥有一支水平高超的技能铁军。

公司“00后”焊接高级工孟江华便是这支铁军里的佼佼者。当年在技工院校学习焊接技能后,入职中铁装备的他勤学苦练,凭着集训时“多练半小时、多问三个题”的韧劲脱颖而出。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觉得技能这条路挺适合我。而技能成才的道路上不能偷懒,要靠笨功夫去用心练习。”2022年,孟江华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在日常工作中,100米长的焊缝在他手里,最多只有1米的瑕疵,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技能的执着追求。

技校生的“焊”卫者之路

在洛阳中船集团七二五所生产车间,身穿防护服的贺智涛正弓腰操作。靠着一手高超的焊接技能,他实现了从技校生到行业工匠的华丽转身。如今的他,已是中船集团七二五所的焊接专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焊工是一个很常见的工种。我在2001年参加工作时,根本没想到有一天能在焊接领域取得这么多荣誉。”贺智涛坦言,所里为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看到人才成长“地图”,他便明白只有潜心钻研、苦练技能才能脱颖而出。

扎进焊接世界的他,从一开始仅能掌握三四种材料的焊接技能,到现在能够熟练掌握涉及船体结构钢焊接领域数十种焊接技能方法,成了单位焊接领域的“百事通”。

“河洛工匠”的毫厘乾坤

在洛阳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张景梅的忙碌身影时常穿梭在轰鸣的机器间。1998年,18岁的她从技校毕业进入该公司,成为机加车间车床操作工。

“技能是练出来的,更是逼出来的。”转战到质量检测岗位后,面对质量部堆积如山的图纸,她为自己定下“三不放过”原则:看不懂的尺寸不放过,测不准的公差不放过,说不清的测量原理不放过。正是这种严于律己的工作态度,让她的工作质量和效率越来越高,也让她对干好检测工作的自信越来越强。

2016年,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23年,她牵头创建“张景梅河洛工匠工作室”,用自己的技能和经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伴随中国制造成长。

国赛“同行者”的破界生长

作为扎根河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郑州捷安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安高科”)连续三届参与全国技能大赛技术支持,既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检验,更是企业服务“技能河南”建设的责任担当。

与国赛三载同行,捷安高科的技术服务从聚焦轨道交通拓展到多领域,这是企业“同心多元化”战略的实践,也是河南“培育新质生产力”在技能领域的微观映射。

2020年首届国赛时,其聚焦轨道交通领域,创新性开发集成式世赛列车,为轨道车辆技术赛项提供全程技术支持和保障,与河南打造“轨道上的中原”战略高度契合,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与国际接轨。第二届国赛上,技术服务拓展至航空领域,为飞机维修赛项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设备支持,积极呼应河南“建设航空经济先行区”的部署,突破了跨领域技术适配能力,为河南航空产业培育紧缺技能人才,证明了在“同心多元化”战略下的技术延展性。

在今年9月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国赛上,捷安高科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到轨道车辆技术、飞机维修、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集成电路工程技术4个赛项,覆盖大交通、智能制造等多个新兴领域。“与赛事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让职业技能大赛真正成为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加速器’,为产业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让技术创新始终与‘制造强省’建设同频共振。”捷安高科副总经理朱运兰在受访时称。

技能重塑人生的觉醒时刻

河南技师学院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裴家昌今年19岁,2021年至2024年就读于河南技师学院高级工班,在2023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女式半身裙设计与制作”全员化赛项中,获得一等奖。

拥有保送至大专院校学习资格的裴家昌认为,“技能证书比学历证书更吃香,学校的师资力量和实操课程更能帮助自己提升技能”。因此,今年9月,他将回到河南技师学院继续读预备技师班。

“根据国家政策文件规定,预备技师班毕业生享受本科学历同等待遇。就我个人情况来说,有一个高等级的技能证书要比有个本科学历更重要,因此我还是觉得提升技能更重要。”裴家昌说。

“文物医生”用热爱守护石窟

7月17日,洛阳龙门石窟研究院内,90后“文物医生”刘轶戴着口罩、手套,身穿工作服,左手微微抬起石刻佛像耳朵构件,右手拿着软毛刷轻轻拂去纹路处泥土,认真清理。

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的她,对老家的龙门石窟有着不一般的情感,毕业后成为一名石窟守护者。在她看来,与技巧相比,耐心和细心更重要。“以这个耳朵构件来说,一个人坐在凳子上至少一天才能完成清理工作,如果没有耐心,根本坐不住。如果不细心,很可能伤害构件。”

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她如今又到郑州大学攻读考古学博士。“我的工作很有意义,我在其中找到了很多工作乐趣。我要贡献一份力量,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魏连升表示,目前,全省技能人才达1967万人、高技能人才685万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这些成绩背后,是一个个奋勇争先的追光者,一件件生动鲜活的奋斗故事,他们引领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时代风尚,凝聚了‘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磅礴力量。”

今年9月,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将在河南盛大开幕。届时,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选手将齐聚郑州,亮绝活、比技能,带来巅峰对决,展现技能魅力。此次主题宣传活动的举办,为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汇聚了力量、凝聚了共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