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从全职妈妈到作家编剧,虎皮妈陈琛:在多元上海书写中捕捉城市灵魂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8月25日报道:编剧、作家陈琛(笔名虎皮妈)近日受邀出席行知读书会,以她已出版的四部小说为线索,分享了一种关于上海故事的当代书写方式。她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调,缓缓铺展了自己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深厚而细腻的情感联结。

陈琛从笔名“虎皮妈”的由来讲起,回顾了自己从全职妈妈到美国律师,再到自媒体人、作家与编剧的多元身份转换。她认为,上海是一座移民城市、商业都市,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变幻的重要舞台,见证了无数势力的兴衰沉浮。这样的历史积淀,塑造了上海人“拎得清”的处世哲学:他们讲究规矩、注重边界,灵活务实、崇尚奋斗,同时高度重视专业精神,视野开阔。

她以笔下几个生动的上海人物为例,展开一段段充满温度的城市叙事:《跳楼者王自梅》中热烈鲜活、自我意识强烈、敢于追求更好生活的王自梅;《硅谷是个什么谷》中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生活韧劲与烟火气的上海房东冯品芝;《致1999年的自己》中面对下岗潮仍乐观前行的一家老少——这些形象共同勾勒出上海人在时代变迁中“不悲情,活下去,更要活出滋味”的生活主义态度。

谈及编剧与小说创作的区别,陈琛笑言编剧更像“项目经理”,需在多方诉求间寻求平衡;而写小说则更自由,是更贴近内心的自我表达。她还分享了《理智派生活》中那位33岁不愿被“社会时钟”捆绑的上海女性、《时差一万公里》中对“海归光环”的冷静反思、《脑洞三国》源自广富林遗址的灵感迸发,以及短剧兴起为普通人带来的表达新机遇。

从《上海一家人》《孽债》到《繁花》,不同时期的作品定格了上海某一阶段的容颜。而如今的创作,则需面对一个更加多元、开放、正处于成形中的“新上海”。陈琛用她的故事为我们存留了一份宝贵的城市记忆。我们相信,上海始终是一座引领潮流、包容万象的城市,正重新回归“海纳百川”的移民叙事。未来的上海,必将诞生新的故事、新的人物、新的表达——这一切,正待每一个生活于此、热爱于此的人共同观察、学习与书写。

行知读书会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及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共同主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