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怎么死的?
光绪帝死后次日即二十二日下午未刻,慈禧也在仪鸾殿命归黄泉。不用说,对于这位独断专横的太后的死因始终是有疑问的,不少人倾向于认为她的死不只是由于疾病的作用。
前天,她还能颁发诏书,确定溥仪入承大统,慈禧似乎还想做垂帘听政的女主,过最后一把瘾,不想她竟无缘无故地去世了。
或者她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行将就木之前,颁发诏书赶快确立溥仪为新皇帝人选,让其父载沣为监国摄政,也算是为清王朝的皇统做了最后一件大事。
至于她的死因,流传颇广的说法却是,有人在她与外界隔绝的病房里强行取得建立新秩序的诏书后,按照中国古老的习俗,给了她一片金子,让她吞服金子窒息而死。
按照这一说法,慈禧是在被载沣等人逼迫下“吞金而死”,并不是自然病亡的。不过,至于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据说,慈禧年轻时就有月经不调之症,后来到四十多岁时,又患更年期综合征,痔疮、喘咳、腹泻、肠胃不调等病症也光顾过她。
光绪三十年后,由于年老体弱,疾病不断。三十三年正月,即患有慢性肠胃病,消化不良,御医们虽尽力调治,但效果甚微。不想,正是这肠胃不适,埋下了她走向死亡的病根。三十四年六月,病情有加重之势,御医陈秉钧诊病记录说:
“由于阴阳郁热未除,气分微见虚弱,背间忽冷忽热、牵引臀部。”
这也是引起了她的脾胃虚弱,需要养肝木之阴调理。从这个可知,慈禧原先的各种病状都出现,脾胃之病有加重的迹象,并有头晕肝阴不足的变化。
此后,又腹泻始终不愈,且有加剧之势,由于连续腹泻而慢性消耗,精力渐惫导致,使七十多岁的慈禧体力大不如前。又因政务繁忙,难以静养,得不到很好的调理。
从《内起居注》中可见,慈禧这一时期经常发布谕旨,批阅奏折,临朝接见大臣,商讨政务,疲劳而导致脉律不齐或高血压症候。加上慈禧73岁寿辰,又忙着举行庆典,白天忙活参加庆典,晚上还要连日看戏。
据记载,慈禧连续六个晚上都在西苑颐年殿观戏,直至戏演完她起身回寝睡觉。多日消耗和劳累,使她本已虚弱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加之又贪嘴,吃不易消化的“乳酪苹果”等食物,导致免疫力低下,在扮观音与太监宫女们游湖时着凉。
应该诸多因素,使其病情以寿辰之日为转换的关节点。就在寿辰的庆典当晚,御医诊病表明,慈禧除继续腹泻外,病又及肺。
当月十六到十八日,慈禧病情也无重大变化,除“时作咳嗽,口渴舌干,顿引肋下作痛,大便尚泻,身肢懒倦无力”外,其他毫无症状。十九日开始就有记载:有谷食不多。
同时,考虑到光绪帝病情日渐危急,慈禧开始考虑立嗣。据说,慈禧决定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沣为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为皇嗣后,曾秘密召见军机大臣世续与张之洞,问立嗣谁最合适。
世续、张之洞合奏:“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不如径立载沣。”张之洞进言:“皇帝临御三十余载,不可使无后。古有兼祧之制,似可仿行。”
慈禧考虑后同意了张之洞的建议。慈禧决定后,乃于十九日在仪鸾殿召开御前会议,当日会议全由太后一人主持,慈禧说话仍如往日,声音洪亮坚厉,无任何不适表现。
当月二十日,接着连下两道谕旨,一任命载沣为摄政王,一谕载沣之子溥仪贴黄,“着在宫内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
但在慈禧连下两道谕旨,任载沣为摄政王,确定溥仪为皇嗣后。次日,光绪帝就去世,慈禧又连续颁布三道懿旨。
这一日,慈禧虽极辛苦,但精神看上较佳,并不像是重病的人,并无危象,只是“胃纳减退”。第二天六点照常召见军机大臣、摄政王等人商讨政务。
至午时,正吃饭,忽然晕去,为时甚久。醒来以后,自觉身体不支,病势危急,自知不起,急召光绪帝皇后、摄政王、军机大臣等人安排后事。
慈禧当时吩咐各事,从容清晰,但随后,她的体力渐渐不支,不到半个小时,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御医先后三次入诊,都摇头叹息,妙手无法回春。这位独断专横、掌控中国命运半个世纪的女人病逝,享年七十四岁。
根据慈禧御医给出的说法,慈禧属于正常死亡,毕竟古代的人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少之又少,慈禧年龄摆那里,因长期染病而亡也正常。
那么,有没有人会加害慈禧呢?
从当时时局看,慈禧独揽大权,但毕竟只是太后,掌权的方式是垂帘听政,即便是一言堂,没人敢反抗,但中间还隔一个光绪帝,如果说,最想害死她的应该就是光绪帝。毕竟光绪是过继过来的,感情不深。
关于俩人的死因,正史记载都是病死,而野史观点不一,毕竟光绪和慈禧一样,都是死前都是卧病在床。
据调查显示,光绪帝死于毒杀,光绪帝的遗体的头发,衣物、骨头均含有高度的三氧化砷。
据说,在光绪死前几日,李莲英通过小太监得知,光绪帝在本子上写了一段秘密的话,李莲英通过小太监得知够,汇报给了慈禧,慈禧便决定先下手为强,毒死光绪。
关于那段话的内容,据史学家猜测:光绪认为自己病情比慈禧轻,就提前写了必须处死的名单,其中包括李莲英。李莲英惧怕便谎报慈禧,说光绪打算等慈禧死后,秋后算账。
慈禧怒曰:“我不能先尔死!”这一记载,便成了后人指认毒死光绪帝的依据。说慈禧先下手为强,毒死了光绪皇帝。
那么大概率慈禧就不是被光绪所害,当然,两个人也存在互伤害的可能,但这种可能很小,因为光绪无权,没能力加害慈禧。
如果说慈禧突然死亡有什么诱因的话,很可能正如其遗诰中所言是光绪帝之死。但究竟是因悲痛光绪帝使病情加剧,还是因光绪帝一死,心病已除,再无执念,使自己原本紧张的精神一松,导致长期支撑的病体也跟着垮掉,就不得而知了。
结语
总而言之,慈禧的去世虽然很突然,但也在情理之中。慈禧太后身体孱弱,大病没有,小病不断,主要是久泻不止,胃疼脾虚,让太医们束手无策,还一直拖着沉重的病躯,支撑腐朽清王朝,虽病体虚弱,但大局未定她不敢松懈。待光绪被毒死,心病已去,立完溥仪,大局已定,再无执念,原本的病体自然撑不住,就立刻去世了。
当然,慈禧一走,载沣面对腐朽的清王朝,载沣他们也没有能力维持,仅仅三年不到,清王朝就在武昌起义的枪声中轰然倒塌了。
慈禧的贴身宫女苦熬几十年,临死前才说出一个秘密:慈禧不是病死的!太医怕灭门,所以都不敢说!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突然驾崩,年仅38岁。20小时后,73岁的慈禧也暴毙身亡。他们死得蹊跷,两天之内,大清连失两位掌门人,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的死究竟是巧合还是另有玄机?
2008年,由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多家单位,组成的“清光绪帝死因”研究小组,对光绪帝的头发和尸骨进行了多次化验,最后判定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
堂堂大清皇帝,竟然是被人毒死的!至于谁才是杀害光绪的凶手,一直到现在,史学界也没有定论。
不过,大部分人将矛头指向了慈禧,毕竟敢给皇帝下毒的人,除了她,再没人有这个权力和胆量了。
如果是慈禧毒杀了光绪,她肯定是有目的的、想要做点什么的,但为什么仅仅过了一天,权倾朝野的慈禧也死了呢?她的死有什么蹊跷吗?
我们先来看慈禧临死前一天,都做了什么:
据《慈禧外纪》记载,11月14日17:00—19:00,光绪帝已处于弥留之际,慈禧太后闻讯,仍“神气安和”地安排了光绪帝的后事。当天她忙到很晚,虽然很辛苦,但气色、体力反较之前好了不少。
11月15日早上6:00,慈禧又召见了隆裕皇后、军机大臣袁世凯、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劻等人,开了一上午的会。
在会上,慈禧嗓音洪亮、精神饱满,还不顾众人的异议,毅然决定让载沣的长子、年仅三岁的溥仪承继大统。
慈禧这么做,显然是想接着把持朝政、独揽大权。
谁知到了吃中午饭时,慈禧突然昏倒,很长时间都没有醒过来。
太医和大臣们吓得够呛,等到下午1点多,慈禧苏醒,开始“吩咐各事,从容清晰,仍如每日办理国事之状。”
她非常冷静地交代完后事,然后又陷入了昏迷,直到13:45分驾崩。
从上述记载来看,慈禧在去世前,一直精神状态很好,貌似也没有什么大的疾病,为什么她会突然去世呢?
关于慈禧的死因,目前主要有以下五种看法:
一、慈禧因患病而死
根据清宫留下的脉案记载,我们发现,慈禧太后晚年虽然大毛病没有,但小毛病不断,像咳嗽、腹泻、肠胃不和等问题,层出不穷。
太医们虽然变着法的诊治,但一直治不了根本。
因为这些病,一时半刻也不会威胁人的生命,所以,慈禧也没太放在心上,依旧照常生活和处理朝政。
1908年6月之后,太医陈秉钧发现慈禧太后的肠胃病有加重的迹象,而且对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皇太后寸关漓象渐起,细而带弦,右部关上尚见滑弦,仍欠冲和之气。大致厥阴为起病之源,脾胃为受病之所。嘈杂见减,饱暖频仍,寤寐尚和,胸肋震响。总核病情,谨拟培脾胃之气,养肝木之阴调理。”
后来,慈禧在遗诏中,也提到了此事:“不期本年夏秋以来,时有不适”。
民间有句俗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本来慈禧在73岁高龄,遇到身体不适,应该好好静养、多休息调理,可慈禧手握大权,怎么舍得放手呢?
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精神,慈禧愣是撑着病体,坚持每天上朝、批奏折、接见大臣,真是个“敬业”的老太太呀!
这年10月10日,是慈禧的73岁寿辰,宫中大摆宴席,慈禧非常高兴,便多了几块乳酪,又不幸着了凉,到了晚上,她的病情便加重了。
《慈禧外纪》:“太后万寿之期,高兴已极,不幸着凉,又吃乳酪,遂又病痢,此病于夏间已缠绵多日也。”
据太医记载,在过完生日的当晚,慈禧“肺气化燥,胃气滞浊”,以至于“得食则泄,是以精神异常疲倦。”
在光绪去世的头三天,慈禧因为腹泻和肠胃病,已经不怎么吃得下饭了,但她仍然强撑着处理国事,最后导致心力交瘁、病情急剧恶化,不治而亡。
二、慈禧因劳累伤情而死
这个说法,源于慈禧本人的遗诏。
《大清宣统政纪》记载,慈禧在弥留之际,曾发布了这样一道遗诏:
“予体气素强,尚可支持。……本月二十一日复遭大行皇帝之丧, 悲从中来, 不能自克, 以至病势增剧, 遂致弥留”。
光绪4岁就被接到了宫中,由慈禧太后亲自教养,虽说慈禧对光绪一向以严厉著称,但她对光绪,应该也是付出过真感情的。
光绪死后,慈禧不仅悲从中来,她26岁送走了丈夫,40岁又送走了独子,现在73岁又看着一手带大的光绪死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退一步讲,即便慈禧不是真的伤心,但她的劳累是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的。
光绪死后,慈禧作为唯一的权力中心,不仅要处理日常政务,还要安排继任皇帝的登基事宜和操办光绪的丧事。
这桩桩件件,都是耗神耗力的大事,她体力再好,毕竟也是73岁的老人了,休息不好再加上劳累过度,猝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三、被人下毒致死
这个说法来自于慈禧的一位贴身宫女,她也是李莲英的表姐。
据这位宫女临终前说,慈禧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下药、慢慢毒死的!宫里的很多人,包括太医都知道这事,只是这事太大,大家怕死,谁也不敢说出来而已。
据史料记载,慈禧临终前,身体最大的问题就是腹泻,她一天能拉10几次,有时还便有脓血。
按理说,腹泻这个病,在当时并不难治。早在康熙时期,江宁织造曹寅就得到过御赐的、专治腹泻的西药金鸡纳霜。慈禧为什么不用呢?难道她真是中毒而死吗?
带着疑问,2008年,专家们专门对慈禧的遗骨进行了化验,结果吃惊地发现慈禧的体内真的含有毒性物质!
不过接下来,大家又否定了“慈禧中毒而死”的结论。为啥呢?
因为慈禧体内的毒性物质,并不足以危害到一个人的生命,换句话说,这些毒的剂量不大。
既然慈禧不是因为中毒而死,那这些有害物质来自哪儿?
据专家分析,慈禧生前因为长时间患病,应该吃了很多药物,这些药物互相作用,来不及消化分解,就在体内残留了一些毒素。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光绪皇帝头发里的砷含量竟是普通人的2400倍之多!这么大的剂量,一定是有人故意投毒所致。而慈禧被下毒,就属于无稽之谈了。
四、慈禧被袁世凯开枪打死
这个说法出自一位名叫巴恪斯的英国人。
巴恪斯曾担任英国驻华外交官,因此有机会接触到清朝的皇室和贵族,他晚年把自己在大清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太后与我》。
这里面的“太后”,说的就是慈禧,据巴恪斯在书中说,他在29岁第一次觐见慈禧时,就被太后相中,从此成了她的“面首”,俩人的亲密关系,一直维持到慈禧驾崩的前夕。
在书中,巴恪斯详细记载了慈禧被杀的经过。
有一天,军机大臣袁世凯和铁良一起来拜见慈禧。一番寒暄过后,袁世凯就提出:“太后岁数大了,该颐养天年了,还是移居到颐和园,让臣和铁大人代为辅佐朝政吧!”
听完,慈禧勃然大怒,痛骂道:“你们这两个乱臣贼子,竟想夺了哀家的权!这根本不可能!哀家现在就下令把你们关进刑部大狱!”
袁世凯一看形势有变,不仅逼宫未成,反而快把自己搭进去了,于是,赶紧掏出手枪,准备胁迫慈禧同意。
没想到,慈禧宁死不从,慌乱中,袁世凯对着慈禧连开了三枪,慈禧顿时血流不止,没过多久,太后就驾崩了。
巴恪思的这些记载有多少真实性呢?我认真分析了之后,发现了这5个疑点:
首先,在正史的记载里,慈禧晚年常接见外国公使夫人,单独接见外国公使的记载没有;
其次,庚子事变之后,慈禧内心对洋人充满了憎恨,怎么可能还会找洋人当面首呢?
第三,按照清宫规定,外臣觐见皇上、太后,一律不准带武器,袁世凯杀慈禧的手枪是从哪儿来的?
第四,如果袁世凯真杀了慈禧,那么慈禧的禁卫军会立刻杀了他,怎么还会留着他复辟当皇帝呢?
第五,袁世凯和铁良是一辈子的死对头,他们为了争夺北洋新军的统兵权,闹得水火不容,怎么会联手一起,杀掉慈禧呢?
由此可见,巴恪斯这本书里,关于慈禧死因的记载根本就是空穴来风,至于他和慈禧的关系,很大可能是他自己的意淫,他有没有接触过慈禧,都不好说。
清史专家王道成曾不客气地指出:“巴恪斯写的《太后与我》完全是胡编乱造,他的说法,不具有任何史学价值。”
五、慈禧被老虎吓死
1908年10月20日,慈禧太后从万寿寺上香礼佛后,意犹未尽,于是又来到了“皇家动物园”——万牲园游玩。
她回来后,一切正常,只是负责看管老虎的工作人员遭到了严厉地批评。
大半个月后,慈禧突然驾崩了。于是,民间纷纷传言,慈禧是被老虎给吓死的,更有甚者,还详细说明了慈禧被吓死的经过。
慈禧一向以观世音菩萨自居,佛家也一直有舍身饲虎的典故,为了让老虎感受到自己的“佛性”,慈禧便不知不觉靠近了老虎。
谁知,老虎不仅没感受到“佛性”,反而因生人靠近,大声咆哮起来,慈禧当时就受到了惊吓,回宫不久就死了。
这种说法,有多高的可信度呢?
先不说这种行为有多幼稚,单说慈禧已是73岁高龄的老人,一辈子经历了无数风浪,她会以年迈之躯,主动让自己身处险境吗?
我为此专门查了一下史料,发现“慈禧被老虎吓死”这个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
为啥呢?人们之所以认为,慈禧是被老虎吓死的,主要是因为养老虎的人受到了严重申斥。
可慈禧为什么批评他呢?
《苌楚斋三笔》有详细记载:
“此象由二德人看管,时言于总理,月粮不足。但总理不听其言,此象遂渐饿毙。……此事太后甚为不悦,曾提及之。又言:‘看这些禽兽,都喂养得好。’惟管老虎之人受严重之申饬。”
联系上下文可知,慈禧之所以训斥养老虎的人,只是因为他喂养不当,并不是由于自己受到了惊吓。
况且,慈禧去看虎是在10月20日,她去世是在11月15日,中间隔了将近一个月,二者之间怎么会有因果关系呢?
总结: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慈禧的死,应该就是疾病造成的正常死亡。
近几年,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们,曾仔细研究了慈禧在后宫里24年的脉案,发现慈禧晚年身患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气管炎、糖尿病,还有肾病等。
这样一个疾病缠身的高龄老人,在光绪死后,又被繁重的政务过度消耗了精力,这才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突然驾崩。
慈禧的死,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代表了大清的气数将尽,她死后三年,清朝正式灭亡。
值得一提的,1928年,军阀孙殿英武力炸开了慈禧的定东陵,不仅将里面的宝物洗劫一空,还扒光了她的衣服,将她的尸骨从棺椁里拖出,随意丢弃在路旁。
堂堂一国太后竟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