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烈士纪念馆 民族英雄
谢子长 民族英雄
毛泽东给谢子长的题词拓片
这是毛泽东给谢子长同志的题词拓片,这张拓片是用生宣纸制成的,纵140.5厘米,横70.5厘米。拓片的底色为黑色,字迹部分为白色,上面有
“谢子长同志之墓
民族英雄
毛泽东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廿三日”
的字样。
毛泽东先后三次为谢子长题词内容:
“民族英雄”
“虽死犹生”
“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毛泽东先后三次给谢子长题词,称颂他的革命功绩,这在毛泽东题词史上是不多见的,证明了他对这位烈士深深地悼念。
谢子长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和西北红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年弃教从军,学习军事。
1924年,谢子长回到陕西安定创办民团,任团总。
1925年,为反对陕北军阀,谢子长赴京津地区联络陕北籍军界、学界人士,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委派,谢子长回到安定,进行革命活动。在他和共产党员李象九等人的努力下,陕北军阀井岳秀的部下、倾向革命的旅长石谦以及他的部下100多人参加了共青团或者共产党,甚至在营、连等基层单位也建立了党的组织,革命运动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全国陷入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陕北军阀井岳秀也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命令石谦处决谢子长、李象九和唐澍等共产党人。石谦没有执行井岳秀的命令,井岳秀就派人将石谦残忍地杀害了。
在此紧急关头,谢子长等人立即召开党的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指示,成立了陕北军事委员会,在清涧县城召开了党员大会和排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发动清涧起义。
1927年10月12日晚,在一片“为石谦旅长报仇”的口号声中,起义部队里应外合,歼灭了驻军两个连及一个营部。后来,起义部队在宜川县遭到敌人的重兵围攻,只有300余人突出重围,起义失败。
清涧起义的失败并没有让谢子长就此消沉,他冒着生命危险四处奔走,组建了陕甘和陕北两支游击队,创建了陕甘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他入虎穴、冒白刃,败不丧志、愈挫愈奋,九死而不悔、万死而不辞,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在他的影响下,他们一家26人全部投身革命。
1934年8月下旬,谢子长在指挥攻打河口的战斗中不幸中弹负伤,他仍坚持指挥,直到取得胜利。
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在安定灯盏湾与世长辞,年仅38岁。谢子长逝世后,为了不影响根据地人民的情绪和防止敌人乘机袭击,西北工委决定保密,不发讣告。
同年,为了纪念这位陕北革命的创始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1939年,距中央到达陕北和谢子长去世4年左右,陕甘宁边各项建设得到全面发展,革命形势大为好转,为根据地奠基人谢子长正式修墓被提上日程。
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在谢子长家乡枣树坪修建谢子长烈士墓,将他的遗体从阳道峁移葬在枣树坪。当时,边区党政军民各团体3000多人参加了移葬仪式。
6月23日,毛泽东为谢子长陵墓题词“民族英雄”。
1946年,谢子长陵园落成,中共中央西北局敬送挽联:
“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呼你青天。”
遗憾的是,这些题词手迹没有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题词拓片,目前珍藏于延安革命纪念馆。
为纪念谢子长同志
1935年,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为纪念谢子长同志,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
1942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批准,安定县改为子长县。
2009年9月14日,谢子长他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谢子长烈士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子长市瓦窑堡镇齐家湾村,是在子长陵园旧址上重建而成,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子长陵园为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修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都曾为其题词。
1947年,胡宗南部侵犯延安时,陵园被废毁。
195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重修,1954年竣工后改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
进入纪念馆大门,迎面矗立的是“革命烈士纪念塔”,上面镌刻了以谢子长为代表的300位烈士英名。纪念塔以北,建有7米的高台,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陵墓就建在高台上。
纪念堂通高11米,灰瓦白柱,亭基由石块砌成,亭内矗立石碑4通,碑高2.6米,宽0.8米,厚0.2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为谢子长烈士的题词及亲笔撰写的生平碑文,分别如下:
谢子长同志
虽死犹生
毛泽东题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埋葬
谢子长同志之墓
民族英雄
毛泽东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六月廿三日
谢子长同志千古
前仆后继 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毛泽东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廿八日
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共产党,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办农民讲习所,组织农协会,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续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红军第二十六军之前身。一九三三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高岗诸同志创造了陕甘宁边区。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负伤,一九三五年春因伤逝世。党政军民各界感子长之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之时,书以叙之。
毛泽东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
这4通碑文分别是毛泽东在不同时间分3次为谢子长陵墓所题:
第一次是1939年,谢子长家乡枣树坪谢子长烈士墓建成并移葬时,毛泽东题写“民族英雄”碑文;
第二次是同年7月,毛泽东在杨家岭接见谢子长侄子谢绍彦等人,题写“虽死犹生”和谢子长生平史略碑文;
第三次是1946年,瓦窑堡子长陵建成并将谢子长灵柩迁葬时,毛泽东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 前仆后继 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在我党历史上,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碑文的烈士非常少见,谢子长获此殊荣,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对他的深切缅怀和革命功勋的高度评价,读来让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