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氏是哪里人,生于何地,江苏上古遗址揭示:伏羲或是南通人
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区城北1.5公里处,如今屹立着中国18大名陵之一——伏羲陵(太昊陵),由于伏羲位居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之首,因而太昊陵位居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一直以来,固有观点认为,上古时期中原地区孕育了华夏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正统所在,伏羲自然是中原地区之人,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的江苏青墩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遗址的情况与伏羲记载高度吻合,而且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易卦证据,进而由此推断伏羲极有可能是江苏南通人。
所谓青墩遗址,距今超过6000年,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沙岗公社青墩大队,1973年为了建造居民点,当地村民开挖一条纵贯全村、长236米的青墩新河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座上古遗址。在青墩遗址中,考古发现众多良渚文化风格的玉璧、玉琮、玉坠、玉环等玉器,以及众多陶器和大量兽骨化石等,其中最重磅的是与八卦起源有关的麋鹿角化石刻纹。
01:青墩遗址位于伏羲活动范围内
根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伏羲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今天淮河中上游一带)。西汉时期,汉朝在今天甘肃省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设置成纪县,《李将军列传》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故槐里,徙成纪”。从甘肃成纪到河南陈地,相隔数千里,以当时的交通能力,伏羲估计不大可能如此远程迁徙。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因此,伏羲生于甘肃成纪应该不可信,定都陈地有一定的可信度,即伏羲活动范围应该在淮河流域。
青墩遗址位于南通海安,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的下游交汇之地,以古通扬运河为界,以南属于属于长江水系,以北属于淮河水系,青墩遗址位于古通扬运河以北,属于淮河水系范围。与此同时,考古发现青墩遗址的文物风格,与高邮龙虬庄遗址、淮安青莲岗遗址等出土的部分文物类似,显示出了青墩先民活动范围。
除此之外,《古三坟》、《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等文献记载,伏羲氏生活区域沼泽较多、雨水较多,居于河流湖泊之滨,比如发明八卦时文献中说“草生月(草木生长时期),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还有华胥氏生伏羲时说“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而青墩遗址周围的很多河流都从淮河泄洪入海,与文献中的伏羲生活场景比较吻合。
还有一点,伏羲女娲都是人首蛇身,而淮河流域水多蛇多,随处可见、也几乎随时可见,古人对蛇是羡慕又恐惧,蛇毒辣的同时可以不惧大风大雨,或许由此崇拜蛇,创造了人首蛇身的形象。如果在相对干旱的西北地区,估计古人也不太可能创造出人首蛇神的形象。
02:青墩遗址中蕴含原始婚俗变化
《山海经》记载,华胥氏“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莫名其妙地就感应身孕。与之相同的还有商周始祖,“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商朝始祖)”,“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周后稷)。”拨开神话的外衣,其实就是母系社会时“知母不知父”的真相,还没有建立婚姻制度。
相传,正是从伏羲氏开始,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文献记载,伏羲氏“制嫁娶,正姓氏”,实行“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反映出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度。
青墩遗址考古报告显示,早期墓葬为多人合葬,随葬品稀少,反映出当时处于母系社会后期,或者说伏羲时代的早期,但在青墩遗址中晚期,墓葬为单人葬为主,头朝东方,随葬品较多,反映出当时已经进入父系社会,或者说进入伏羲时代的中晚期。
也就是说,青墩遗址的墓葬情况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婚俗巨变,或许就是文献中伏羲改革婚制的结果。
03:青墩遗址与伏羲氏的渔猎贡献
根据文献记载,“结网罟以教佃(田猎)渔。养牺牲以庖厨”,伏羲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周围动植物资源丰富,可谓是古人生活的乐土。考古报告显示:一,青墩遗址中有碳化稻粒,反映出青墩先民已经发展了水稻种植;二,青墩遗址中有各种骨簇、三叉形投掷器、鹿角回旋镖等,说明青墩先民狩猎业的发达;三,众多家犬、猪、麋鹿等化石的出土,说明青墩先民畜牧业的发达;四,骨制鱼镖、叉、匕首等出土,以及蚌壳、鱼骨等20多种水生物化石堆积物厚达15——20厘米,说明青墩先民在河里捕鱼捞虾非常普遍。
在6000年前的遗址中,像青墩遗址这样极具渔猎特征的非常少见,文献中特意提到伏羲氏“结网罟以教佃渔”,可能不是无的放矢。
04:青墩遗址与伏羲制八卦的传说
文献记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相传商周之际,周文王于狱中演化,将伏羲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
关于伏羲氏制八卦的传说,流传了数千年,但一直没有得到有力的证据,贾湖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大汶口遗址等原始人类遗址中,都没有发现八卦的痕迹。因此,近代以来不少学者质疑八卦的历史,认为八卦出现的时间可能不会太长,可能不会超过5000年,但青墩遗址的出现证实八卦历史至少超过了6000年。
青墩遗址发掘过程中除出土大量石器、陶器、玉器外,还出土了数量惊人的麋鹿角化石,其中许多麋鹿角化石上还留有古人刻画的符号,不过这些刻画符号并未引起专家们的重视。1983年,青墩遗址考古报告在《考古学报》上发表,只是将麋鹿角上的刻画符号公布出来。谁知道,考古报告一经发布,最不受重视的刻画符号立即引起易学界、数学界和语言学家的高度重视,语言学家认为这是中国古老的原始文字,数学家认为是最古老的数字,易学家认为是易卦起源的初始符号。
最终,青墩遗址麋鹿角刻纹(见上图)被众多专家学者确认为是易学起源的初始符号,属于易卦的早期形式,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数字卦画,其中两组有规律的原始数字符号为两组重卦卦行,分别为经卦乾上艮下、震上乾下。
综合以上四点可见,中国的三皇之首伏羲氏,极有可能不是中原之人,而是在古代长期被视为“蛮荒”的江苏偏东南地区,青墩遗址一带极有可能就是易卦的发源地。之后,青墩先民北上与中原文明逐渐融合,并传播了八卦文化,最终易卦文化在中原地区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