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特产罗汉果你了解多少?
桂林罗汉果,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桂林罗汉果保护范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适宜罗汉果生长。桂林罗汉果果实椭圆形或近圆形,果实横径4.5厘米-6.5厘米,果面从基部至顶部具脉纹。
鲜果果皮黄绿色,有黄色短柔毛,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干果果皮黄绿色至黄褐色,有弹性,相碰有清脆音,果瓤(中、内果皮)海绵状,黄白色至黄棕色,纤维绒细,籽多呈扁圆形。气微,味甜 。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桂林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地貌特点是四周山地环绕,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岩溶石山和河谷平原五大类,其中中山、低山总面积大约占全市面积的50%左右。桂林罗汉果产区主要分布在中山、低山、丘陵及周边平原地带,土壤多为由砂岩、页岩、花岗岩形成的酸性红壤、黄壤或黑壤,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pH值在4.5-5.5之间,土壤地貌条件适宜罗汉果的生长 。
气候情况
桂林罗汉果保护范围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桂林全市历年平均气温为16.8℃-20.3℃,资源县最低,平乐县最高,市区年平均气温为19.1℃,气温季节变化明显。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8.4℃,年平均无霜期289天-338天,年平均降雨量1382.1毫米-1992.6毫米。4月-9月为桂林的汛期,其中5月-6月为降水高峰月,具备了罗汉果生长发育所需要特定的生态条件 。
历史渊源
桂林市永福县是罗汉果的起源地,历史上就有“罗汉果”之乡的美名。关于罗汉果最早的记载,是明朝崇祯十三年(1604年)永宁州(今属永福县)知州马光所撰《记略》。马光记述了寺中僧人以“果茶”招待。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版的《永宁州志》中,将罗汉果增进入药石篇。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原百寿县山林局给广西省府的报告中,介绍了自民国十四年(1925年)以来罗汉果的栽培、采摘、产量、出口贸易情况,还记录了罗汉果的人工栽培历史已有三百多年 。
广西桂林罗汉果种植及名誉
2017年,桂林罗汉果地理标志保护区域种植面积13333公顷,产量108730吨
2018年7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桂林罗汉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
2020年7月27日,桂林罗汉果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桂林罗汉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桂林市阳朔县、灵川县、全州县、兴安县、永福县、灌阳县、龙胜县、资源县、平乐县、荔浦县、恭城县、雁山区、七星区、临桂区共计14个县(区)131个乡镇。地域坐标为东经109°36′50″-111°29′30″,北纬24°15′23″-26°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