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_中华经典的成语故事历史典故赵括
纸上谈兵的典故来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击败了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的儿子赵括从小就喜爱谈论兵法,口才极佳,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认为天下无敌。
然而,赵奢却很担心他,认为他只是纸上谈兵。赵奢预言,如果将来赵国不用他,他为将必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公元前259年,秦军再次入侵赵国,长平之战爆发。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顽强抵抗,但由于廉颇年事已高,作战经验丰富,秦军无法取得胜利。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秦国采取了反间计,散布谣言说:“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赵王信以为真,派赵括取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只是照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导致四十多万赵军被全歼,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后来,“纸上谈兵”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空谈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也用来比喻空谈无法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