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好生态带来好日子!《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刊登重磅稿件点赞云南昭通

8月29日,《中国环境报》头版头条刊登重磅稿件《空气清新了 城乡变美了 业态丰富了 收入增加了 昭通巧家县好生态带来好日子》,点赞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亮眼成绩单:生态变美、产业向好、宜居宜业。

《中国环境报》 8月29日头版头条转第2版

空气清新了 城乡变美了 业态丰富了 收入增加了

昭通巧家县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蒋朝晖

巧家县滨江休闲运动生态廊道船形驿站。闫科任 摄

八月,坐落于金沙江畔、拥有高峡平湖秀丽景色的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到处山清水秀、绿意盎然。日前,记者走进这个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曾经的国家级深度贫困县,这里如今生态变美、产业向好、宜居宜业。

“十四五”以来,巧家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充分把握搭上白鹤滩水电站“绿色发展快车”的机遇,务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站在巧家县城区后山俯瞰,金沙江干流上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水面宽阔而平静,巧家县城全景尽收眼底。

“这几年全县上下一盘棋,突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县城和乡村的景色越来越美,成绩有目共睹、来之不易。”巧家县委宣传部部长卓永东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巧家县城。刘仁川 摄

昭通市生态环境局巧家分局局长杨柏明介绍,“十四五”以来,巧家县狠抓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监管执法,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生态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针对巧家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力开展扬尘、油烟、尾气等污染防治,确保蓝天保卫战各项任务落地,坚决杜绝重污染天气发生。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21年的86.1%提升到今年6月的99.4%。

在水环境治理上,巧家县坚持以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强化境内62条河流、13座水库源头和系统治理。截至目前,全县已实施两个县级、16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编制完成23个乡镇级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方案,完成14个入河排污口整治。辖区内金沙江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及以上,市控金沙江蒙姑断面、功能区断面牛栏江小河水文站、以礼河金塘断面水质类别均达Ⅲ类以上。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重要湖(库)监测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同时,巧家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污”治理有序推进,城区污水管网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为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为81.67%。

值得一提的是,“十四五”期间,巧家县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动态调整,受污染耕地较上一轮减少两万余亩。

聚焦生态修复补短板,绿色发展根基更加牢固

巧家县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下游,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生态保护修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强化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坚持护绿、增绿、用绿协同发力,让河畅水清成为常态,让山青林茂成为底色。

“十四五”以来,巧家县聚焦林草资源保护提质增效,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县域生态修复补短板工作落地落实见成效。

认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建设。2022年总投资21181.14万元实施昭通市金沙江干热河谷(滇西)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2022—2024年度),截至目前,已完成巧家县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人工造林1.09万亩、退化林修复11.86万亩、封山育林7.78万亩,草地改良4.64万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1.3万亩,建设小型水利设施(抗旱窖)2100处(个)。

抓实电站库区生态修复工程。加强库区植物移栽,累计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抢救移栽各种大树3454株,用于城区、移民安置区等绿化,抢救移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树1513株、古树69株,成活率均在85%以上。

以实施滨江岸线生态修复为抓手,大力推进“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和“月月植树活动”工程。截至目前,共计建成绿化面积418.9万平方米,植树50.27万株;建成绿美社区3个、绿美乡村公路341公里、绿美乡镇3个、绿美村庄272个、绿美校园18所、绿美河湖1条、3A级绿美景区1个、绿美点位138个。

巧家县滨江休闲运动生态廊道。闫科任 摄

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保护修复多点发力成效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25.02%,森林蓄积量达704.51万立方米。森林生态状况持续改善,生态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不仅为人民群众营造了更加优美的绿色家园,还进一步夯实了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根基。

依托资源禀赋谋发展,县域经济运行更加稳健

白鹤滩水电站。闫科任 摄

“金沙江畔美如画,康养旅居在巧家。近几年,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到巧家自驾游更是火爆出圈。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超542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超56亿元。”巧家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顺彬介绍。

巧家县借助白鹤滩水电站库区金沙江水位大幅抬升形成高峡平湖这一独特优势,聚焦“金沙江畔·水韵巧家”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加快补齐旅游业态短板,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实现双增长。

巧家县北门滨江公园。闫科任 摄

近几年来,巧家县不仅依托高峡平湖倾力打造康养旅居名片,还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方面下功夫、求长效,真正把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价值变成了兴业强县富民的真金白银。

扎实推动“风光水储”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基地,迄今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1029万千瓦,占昭通市清洁能源装机的45.2%,占云南省清洁能源总装机量的7.5%,成为云南省清洁能源装机第一大县。

大力发展特色林草产业,突出做好花椒和食用菌两篇文章。巧家县花椒产业覆盖全县17个乡(镇、街道)115个村(社区),今年花椒种植面积已达36.23万亩,产量达18390吨,实现产值12.5亿元,年均综合产值增幅11%,拟建成“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两个、市级产业基地5个、县级产业基地8个。全县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已累计种植2000亩,实现产值3275万元,带动当地群众临时务工8万余次。

巧家县马树镇依托气候和地理优势,把夏季草莓种植规模发展到全国第二,年产草莓5万吨,产值7.5亿元,产业带动返乡创业人员不断增加,提供就业岗位1.25万个,务工收入超过2.6亿元。同时,依托20万亩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今年通过大棚轮作模式,推广种植大球盖菇、仿野生鹿茸菇、羊肚菌共计1000亩,预计年总产值可达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今日推荐

来源/中国环境报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