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会游泳≠不溺水!世界预防溺水日,教会孩子防溺“真功夫”

烈日如炬,亲水、戏水等涉水活动愈发常见,而随着这些活动的增多,诸多潜藏的安全隐患也悄然浮现。7月20日晚,安徽淮北市相山区新濉河大堤旁的一座桥边,30岁的宋士佳将落水的一家三口推上岸后,自己却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

7月25日是世界预防溺水日,为了避免类似的惨痛事故再发生,人人都应增强防溺水意识。如果家有中小学生,加强他们自救知识的普及,尤为重要。

如何预防溺水

溺水事故大多发生在野外水域,包括江河、水库、水塘、溪流、水潭等,其危险程度往往超出想象。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汛期突发涨水、极端天气等隐患要警惕。

溺水常见场景↓

野外水域隐患↓

如何鉴别溺水

溺水往往发生得悄无声息,与影视剧中激烈的挣扎不同,真实的溺水者通常无法呼救或挥手。他们可能在水中表现出异常安静、身体直立、头部后仰等特征,几秒钟内就可能沉入水中。及时识别这些迹象,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鉴别溺水6要点↓

如何科学自救和施救

溺水事故往往发生得突然且迅速,科学的自救与施救方法都至关重要。错误的救援方式不仅可能延误时机,甚至会导致施救者一同陷入危险。掌握正确的应对策略,才能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有效行动。

溺水自救4步法↓

离岸流自救2步法↓

当发现有人呼救,切勿盲目下水施救,保持冷静,优先寻求专业救援或使用救生器材,避免因冲动导致二次事故。

溺水施救5要点↓

普及游泳,让中小学生增强防溺水技能!

江苏省积极推进中小学游泳课程普及工作,自2007年无锡率先推出中考游泳自选项目后,江苏各地也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方式实施推广。以南京为例,自2017年起将游泳纳入中考体育选考项目,目前主城区已有超过70%的小学开设游泳课程。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使辖区小学游泳课程普及率达到90%。无锡、常州等地通过建设校内泳池或提供公益培训等方式推进课程开展。

游泳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水中生存技能和自救能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正规游泳教学与野外水域活动存在本质区别。野外水域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即使掌握游泳技能也不代表具备在自然水域安全活动的能力。当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校园课程接触到游泳技能时,更需筑牢防溺水的安全堤坝。

儿童需牢记防溺水“六不”原则!

家长需履行监护责任做到“四知”!

让我们共同守护水域边的青春,让生命安全教育的涟漪扩散得更远。

(综合自:人民日报、江苏省体育局、南京警方、无锡教育等 编辑:樊芷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