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补能速度刷新、充电网络织密、产业发展升级 “超充之城”构筑绿色出行新生态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充电桩作为与之匹配的基础设施而备受关注。

如何为车主提供更好的补能体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前行路上的必答题。

今年,乌鲁木齐布局建设超充网络,加快打造“超充之城”,从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诸多探索。

最快“一秒一公里”

智能高效的超充网络

私家车主李伟利:一般着急办事时就使用超快充,约20分钟能充电到94%,续航300公里。

1秒钟时间可以做什么?对于超充而言,答案是:充电1秒钟,续航增加1公里。新能源车主喝一杯咖啡的功夫,最快15分钟就可以“满电出发”。

驾驶燃油车时,车主熟悉了不同汽油标号的选择,如92#、95#、98#等。而驾驶电动车时,同样存在慢充、快充和超充三种充电方式。

日前,《乌鲁木齐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加快构建超充网络,将引导主城区人(车)流量较大区域的低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单枪功率在180千瓦以下的充电基础设施),改造为高功率充电基础设施(单枪功率在250千瓦及以上的充电基础设施),鼓励改造为超充基础设施(单枪功率不低于480千瓦的充电基础设施),全面提升行业建设、运营和安全管理水平。

4月23日中午,在益民大厦附近的“城投秒充”光储充全液冷超充站,新能源车车主李伟利在休息室里等待爱车充电。

“工作单位在这附近,我已经习惯在这里给车充电,着急时就使用超快充,不着急时可以选择快充。”李伟利告诉记者,以他的车为例,一般超快充20分钟,可以从5%充到94%左右,续航约300公里。

这里的“城投秒充”超充站采用华为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光储超充站。站内配备有24个充电车位,其中有4个超充车位、20个快充车位。

“快充终端最大功率250千瓦,超充终端最大功率600千瓦,可带来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极致充电体验。”乌鲁木齐市城投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部工作人员毛爱德说。

近年来,乌鲁木齐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迅速铺展。根据估算,乌鲁木齐现有充电站内,配备的液冷超充设备占比约10%,即一座设有30把充电枪的充电站,至少配备了3台超充设备。

3公里“超充圈”

便捷充电新体验

出租车驾驶员王桂竣:去年的时候,我还有“充电焦虑”,在外跑车总担心没电了要回到家里小区充电,今年完全没有顾虑了,大街小巷都是充电桩。

《方案》提出,主城区实现超充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形成3公里“超充圈”,城镇周边区域实现基本全覆盖。

王桂竣从业六年,去年刚更换了一辆油电混动的新能源车,一天充电两次足够营运需求。

王桂竣说:“以前充电桩少,不好找,现在通过高德地图、快充充、手机的App、小程序就可以一键找桩、一键启动、一键支付,方便又快捷,体验感很好。”

越来越好的充电服务体验,得益于乌鲁木齐越来越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过去两年,新疆新电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主要企业之一,在乌鲁木齐建设了37座充电站,配备500多把充电枪。

“我们在商圈、停车场等建设快充、超充电站,在家用、小区内建设慢充电站。”新疆新电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杨梓桐说,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定制化充电设施服务。

一体化充电站

助力城市低碳转型

网约车驾驶员许昊:我多数会在电价的平时和谷时时段来充电,这些时段充电便宜,能多省些成本。

乌鲁木齐市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绿电交易快速增长,为布局充电设施创造了有利的先决条件。

目前,市场上“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逐渐崭露头角。所谓光储充一体化,就是把光伏发电、储能系统和充电设施建造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型充电站。

这种“充电站”不仅是能源消费终端,更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节点,为交通领域低碳转型提供创新范本。

《方案》提出,鼓励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充换电设施一体化开发建设。

同时,依托乌鲁木齐市丰富的光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公共停车场、旅游景点等场景,因地制宜布局“光储充放”示范站,大幅提升超充站消纳绿电比例。

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就有这样一座充电站――集光伏、储能、充电三大功能于一体。可以通过光伏雨棚利用太阳能发电,也能实现光伏发电储能,以及储能充放电。

家住附近中天博朗天御小区的许昊,也是一名网约车司机,他经常来这里充电。“我一般会选择中午一点到下午五点之间来充电,因为此时段充电价格便宜。”许昊说。

由乌鲁木齐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的这座充电站,提供30个充电车位,其中液冷枪输出功率可达480千瓦。

乌鲁木齐静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哲说,公司已布局充电站40多座,充电车位500余个。其中液冷超充站有3座。

“今年,在维护好充电设施前提下,我们将更好地开发运营充电站。”朱哲说。

300座超充站

续航“绿色”出行

民宿从业者陶:在旅游景区或周边布局超快充电站,对自驾客人来说肯定是更方便了,对我们民宿来说,也增加了吸引力。

今年,乌鲁木齐建设“超充之城”,将主要推动公共区域超充站建设。

《方案》提出,在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商务楼宇、超市、宾馆、文体场馆、公共写字楼、旅游中心、房车驻扎地等场景,加快推动超充站建设。

届时,无论是中心商圈,还是旅游景点周边,新能源车主都能轻松“续航”,绿色出行体验全面升级。

这对于在乌鲁木齐县从事民宿行业的陶来说,无疑是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推动“超充之城”建设,绝非简单的建桩、建站。今年,乌鲁木齐在构场景、精规划、立标准、强创新、建生态等方面齐头并进,加快推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适度集中的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市场体系。

乌鲁木齐正对标国内其他城市,对《乌鲁木齐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进行修订,补充完善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明确超充站规划选址、设备技术、供配电技术、安全和环保及工程验收等标准,引导运营企业高标准建设超充基础设施。

“超充之城”城市名片

让产业生态更有活力

比亚迪汽车王朝网销售事业部新疆大区经理闫鑫:为了让车主真正体会到闪充的便利,我们的储能超充桩很快就能在4S店安装使用。

凭借“快”字诀,超充受到新能源车主的青睐,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争夺的热点,众多车企和电池供应商纷纷在超充领域加大投入。

《方案》提出,将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等级认定机制,形成全市充(换)电站设备分级评价和服务品质综合评价标准,对高标准建设运营的超充电站赋予统一标识,引导运营企业高质量建设运营超充站,形成“功能+服务”新典范。

目前,比亚迪、华为等企业正积极推进超充技术革新,近期相继公布兆瓦级超充技术最新进展。

4月9日,比亚迪超级e平台搭载的兆瓦级闪充技术车型汉L、唐L发布。仅需充电5分钟,即可为车辆增加400公里的续航里程。

闫鑫介绍,汉L与唐L支持的兆瓦级闪充技术,5分钟充电可续航400公里,将极大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而且充电桩还增加了容量为225kWh的储能柜,提供800千瓦的充电功率,这样一来充电桩最高能达到1360千瓦的输出功率。

凭借强大的市场占有率,比亚迪在新疆市场销量持续增长。今年以来截至4月13日,比亚迪旗下王朝、海洋网新疆市场已销售新车12437台,同比增长40%左右。

目前,乌鲁木齐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9.4万辆,车辆充电需求日益旺盛。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超充之城”这张城市名片,正成为乌鲁木齐产业升级的标配。

可以预见,乌鲁木齐推动“超充之城”建设,除了为车主提供高效便捷的充电服务,还会吸引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构建全产业生态,涌现“智慧光伏”、“先进储能”、“车网互动”等新技术、新模式,让产业生态更具活力和创造力,为地方形象打造新名片。

多说一句:“一杯咖啡,满电出发”,迎接绿色出行新未来

今年,乌鲁木齐加速布局超充站,以“一秒一公里”的极速充电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补能体验的革命性提升。

这不仅缓解了车主的续航焦虑,更成为城市绿色交通转型的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充电桩少、充电速度慢、排队时间长等是困扰新能源车主的“头等大事”。超充技术将补能时间缩短至“一杯咖啡”的工夫,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使新能源汽车“充电”像传统燃油车“加油”一样便捷。

此外,“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还利用光伏发电、错峰储能等手段,降低用电成本、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这种模式既符合“双碳”目标,也为城市能源结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乌鲁木齐市超充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超充站300座,形成“3公里超充圈”,这将推动超充网络的高效落地。

纵观国内其他城市,纷纷加速超充网络建设。这场“超充竞赛”的背后,是城市对绿色交通、产业升级的前瞻布局。

超充站的普及不仅关乎民生体验,超充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新的阶段。然而,要真正实现“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质量充电”,仍需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既要统一技术标准,实现电力友好的集约有序充电,也要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让超充运营有利可图。

未来,随着超充网络的完善,“充电焦虑”将成为历史,绿色出行将更加深入人心。当“一杯咖啡,满电出发”成为常态,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驶向更广阔的天地。(全媒体记者郭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