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 | 乡风文明,在红韵滋养中成长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3316个村镇“全国文明村镇”称号,佛山市5条乡村榜上有名。
在佛山上榜乡村中,高明独占其二,分别是明城镇明阳村和更合镇小洞村。这两条乡村为何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字号”荣誉?答案,大概就隐在红韵村风的点滴内,藏在创建助力“百千万”——“文明乡风润南粤”系列活动的春风里。
寻根:从红色传统中汲取文明力量
滔滔沧江畔,斑驳文塔旁,明城镇明阳村坐落于斯。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等革命先贤从这里走出,明阳村是高明红色文化的起源。
距离明阳村西南约20公里处,是更合镇小洞村。“革命三谭”点燃的火种,在这里燎原。中共高明县第一次党员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陈定、陈妹两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小洞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

小洞村文选楼
珍贵的红色记忆,为乡村带来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明阳村与小洞村不约而同,以红色文化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在明阳村,村民们将散落村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打造出榕树下红色讲堂、红色诗文朗诵会、“三谭后人讲好三谭故事”等红色主题研学活动品牌,同时以红色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为阵地,打造2条省级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条省级乡村研学旅行特色路线、1条省级历史文化精品路线,推动明阳村走上“红色+古色+绿色+特色”发展路径。
在红色文化的滋养熏陶下,明阳村越来越美,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近些年,该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等称号。

明阳村航拍图
在小洞村,村民们依托文选楼、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堂、梁氏宗祠等红色文物资源,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每年开展“五大”类活动场次不少于24场。在红色文化引领下,村中婚丧嫁娶铺张浪费、愚昧落后的陋俗被逐渐破除,村民自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场次。
截至目前,小洞村已先后荣获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并成为首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小洞村文选楼
新时代新征程,精神文明建设要有新的气象和新的作为。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既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要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进一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小洞村党委书记陈敬培说,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建强基层党组织,汇聚党群力量,小洞村村民矛盾纠纷投诉相比之前出现大幅下降,外出村民开始回流,他们对村里的发展也不再冷漠,反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热情,新时代文明之花在村中绽放。
铸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日常
明阳村与小洞村的村风变化,是众多高明乡村变迁的缩影。近三年来,高明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贯彻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通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大行动,扎实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工作。
高明区在全域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大比拼,每月采取“明检+暗检”“一月一督评”方式对农村人居环境开展考评,以此常态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明阳村红廉基地
在这过程中,明阳村顺利完成14个革命老区村民小组基础设施改造工作,修建了峰龙线、岗头村道及明靖线三条“四好农村路”,群众居住和出行条件得到持续改善。村子大力实施“一河两岸”工程,打造“滨江景观”,修复裕丰码头、榕树下公园等革命年代景观4处,绿水青山人文交融、美丽宜居的“山水明阳”新风貌逐步显现。
小洞村通过园村融合建立“园村综合治理平台”,实时监控村中人居环境,清理卫生死角787处、陈年垃圾3余吨,清拆旧泥砖屋7间,整治乱堆乱放点24余处,新增绿化面积342平方米,落实环境保洁,设施管护等长效机制,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村庄环境由“干净”向“美丽、文明”迭代演进。

小洞村航拍图
与此同时,高明区结合“六步工作法”,进一步梳理村内文化空间资源,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圈”,持续加大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以“四季乡悦“系列乡村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来自明阳村的非遗高明扎狮传承人谭志明,就开展非遗活动超过24场次,服务群众超过1100人,2017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围绕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高明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宣传引导开路、文明实践加码、优秀文化赋能的方式,涵养文明乡风,潜移默化引导群众践行移风易俗工作。小洞村就邀请老党员讲述党课,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开展宣传教育,持续提升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增强爱国情感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

明阳村党群服务中心
此外,高明还着力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一批以文化提升为引领、以产业运营为主线的乡村文旅新业态竞相迸发,让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
小洞村利用红色文物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吸引大量游客参加,2020年村集体收益首次突破百万元;明阳村以红廉基地、谭平山故居为基础,形成“1+N”红色廉洁文化品牌,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荷城街道苏村引进涵盖国潮文创、时尚旅拍等多元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5倍;杨和镇石水村依托皂幕山等生态资源,撬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闻名的网红村……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今年,高明区正式印发《推进“文明乡约”行动 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实施方案》,通过树立榜样铸魂、传承乡约固本、植根文化造势等方式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文明乡约”行动深度融合“艺塑乡村”的理念,进一步优化乡村硬件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空间,有效推进乡风文明的建设。
接下来,高明将继续以“六个一”工作为抓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加强乡风文明宣传展示;推进村史文化建设,开展村志村史挖掘整理,以丰富的乡村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让文明的种子在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以乡风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既有颜值又有气质。
文/高明融媒记者李祥锐 通讯员明宣
图/高明融媒记者洪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