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消费“给你好看”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5月3日,记者进入河南非遗美学馆,高浮雕传拓技艺的飞天拓片在光影中流转,软萌可爱的唐三彩“墩墩马”与温润的汝瓷冰箱贴相映成趣。在这个“小而美”的空间,非遗通过艺术装置、创意产品、互动体验等方式,迸发出新活力。

“非遗文创不能仅局限于非遗的衍生产品,而是非遗创新创意的最新成果。”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非遗部主任葛磊认为,与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自身的独特个性,“非遗文创要结合非遗本身特性开发,才能凸显非遗的价值,体现竞争力,真正受到市场的欢迎。”
这种理念,正在年轻一代传承人中具象化。“90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义萌,将千年窑火淬炼的技艺注入时尚基因,汝瓷釉色清雅,多以器皿、摆件示人,她却另辟蹊径,将汝瓷做成首饰。当温润如玉的瓷珠,搭配绿松石、珍珠、碧玉变成首饰,尽显东方韵味。
“我们想着,换个思路。以观赏为主的汝瓷,戴在身上效果如何,没想到市场反馈格外好”,在张义萌看来,汝瓷凝聚着千年工艺的沉淀,古老制作技艺也可以诠释现代审美,“当非遗越贴近生活,非遗的生命力就越旺盛。”

以创新破题,以美学焕新,非遗文创频频出圈。郑州正合古琴研究所推出的漆器手作体验盲盒,每件产品都独一无二,还解决了生漆引起人体过敏、制作周期长的问题;柘城“泥人李”的泥萌系列,以十二生肖为题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制作的泥人摆件憨态可掬。漆器手作体验盲盒和泥萌系列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非遗好物国潮焕新——四季非遗购物月”非遗好物推荐名单。
非遗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也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开辟了新路径。在河南非遗美学馆,太极拳互动体验装置运用体感设备,实现实时动作捕捉与反馈,结合深度感应、骨骼追踪、语音互动等技术,构建了沉浸式的太极拳学习平台。“科技增强了互动感和体验感,更促进太极拳的传播与普及。这项成果不仅在馆内大受欢迎,还走出河南,在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上大放光彩。”葛磊说。

“非遗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瑰宝,更蕴含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智慧和向往。”葛磊说,河南非遗文创应积极融入现代生活,注重非遗与科技的融合,通过非遗文创创造美、展现美、传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