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照进现实!在最美梯田——从江加榜梯田“开秧门”,共启春天序幕
“云在山间走,客在云中游,梯田如指纹,景色冠九州。”4月26日至4月27日,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的加榜梯田举办“开秧门”春耕大典暨首届“加榜T田秀·苗韵霓裳”活动,将这一诗句转变为实景,在山水间演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智慧。
“开秧门”是中国南方传统水稻种植区沿袭千年的农耕习俗,也是一项重要的农事礼仪。位于贵州月亮山腹地的加榜梯田农耕文化保存完好,至今仍坚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因而“开秧门”这项民俗活动在此地流传千年。
活动中,男女老少汇聚田间,600多名村民身穿少数民族服装,唱响《劳作歌》,举行现祭田神、抛秧苗、诵祝词等传统仪式,以茶、酒、米敬奉自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农耕队伍沿田埂下到田间劳作,鱼苗与鸭群被轻轻放入梯田,牛耕的喘息声、木船在田垄间滑行的吱呀声,将稻鱼鸭共生系统的生态智慧拆解为游客可触摸的科普。
劳作的梯田还成为了田园“T台”。模特们在音乐中走秀,展示身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村民们也都走上“T台”,穿着自己民族服饰、背着竹篓,大方展示着他们的人文特色与民族风情。机器人身着定制款非遗服饰“走秀”,引人瞩目。这场民族服饰与时尚设计“碰撞”出新,惊艳全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开秧门”活动体验,不仅保留传统环节,还以“白天赏文化、夜晚享休闲”为设计理念,设立了民族农耕文化活动区。游客可以与村民组队竞技,体验梯田抓鱼、抢鸭子等趣味活动。
活动更推出“秧门霓裳”系列文创产品,将铜鼓纹样、秧苗形态创新性转化为时尚配饰。在非遗体验区还开设蜡染、苗绣、竹笙组装、五谷画制作等工坊,游客可亲手制作手工艺品,把梯田文化记忆带回家。
加榜梯田开秧门暨首届加榜“T”田秀活动通过民族山歌对唱、稻鱼鸭生态农业实景展示、梯田T台走秀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农文旅融合、民族文化创新传承,以“活态农耕+时尚表达”激活传统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文/南海融媒记者 梁慧恩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廖焜 范仕杰